文章正文

凭栏论世 乱弹八卦 佳作赏析 讽刺幽默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读纳兰秋《诗人的眼泪》

时间:2011/8/4 作者: 马蹄踏月响空山 热度: 32820
  ----读《王勃:生如夏花》
  
  初唐四杰之冠,雄姿英发的王勃公元676年去世,享年27岁。
  
  鲁迅说:“我之所谓生存,并非苟活。”歌德说:“白活等于早死。”相对于那些活了一生却像从来没有活过的人来说,王勃的生命是璀璨的。尽管属于他的光辉岁月只有27年。
  
  昙花一现即休,芳华长存天地;流星转瞬即逝,光芒永在人间。
  
  他绝世的才华,直到今天,还让无数人自惭形秽;他骄傲而短暂的生命之光,直到今天,依然灼得人眼睛生疼。
  
  王勃离世114年后,公元790年,一个婴儿的啼哭震动了中唐诗坛,他就是有着“诗鬼”之称的李贺。就是那个整日骑着毛驴寻章觅句的天涯倦客。公元816年,李贺去世,享年27岁。
  
  都是27岁,都是让人闻之而断肠的年纪,都是生在雄风万丈的大唐,都是以大鹏、骏马作为自己图腾的俊杰。都是他们所属的那个时代的骄子。
  
  拄着双拐的郑智化嘶哑地唱道:“是否记得我骄傲地说,这世界我曾经来过。”只活了27岁的王勃来过,有“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为证。只活了27岁的李贺来过,有“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为证。
  
  那么你呢?那么我呢?那么我们呢?
  
  ----读《陈子昂:千古文人侠客梦》
  
  庄子说:“人生如白驹过隙,忽然而已。”泰戈尔说:“生命是荷叶上的一滴露珠。”
  
  生命唯一而又短暂,于是,如何使用生命就成了每一个人必须考虑的问题。有的人醉生梦死,有的人得过且过。有的人自欺欺人,他们都湮没无闻。
  
  但是总有一些人,他们愿意在这个世界上留下痕迹。他们想在自己肉体意义上的生命结束后还能开始另一个精神意义上的生命。我管这种人叫做有着生命意识的人。
  
  我在评点梁衡先生的《读韩愈》时曾说过实现人生价值需要舞台,而这个舞台是皇帝给予的这样的话。所以这里面就有很大的偶然性。一旦碰到的皇帝不赏识自己,那么对不起,你只能认倒霉。所以我们就不难明白为什么屈原要投江,为什么贾谊会抑郁,为什么李白爱发狂,为什么杜甫要皱眉。为什么苏东坡旷达却又说自己“不合时宜”,为什么辛弃疾刚强却又“揾英雄泪”了。他们都是有着生命意识的人,都是未遇知音,所以都同样痛苦。
  
  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可以这样理解:生命如此短暂,往前,前世贤明的君主,我无缘得见;往后,后世贤明的君主,我等不及。天地这么大,我空有一身本领却无用武之地。满腔的热血在体内哗哗流淌,我却无处抛洒,我痛苦至极,声泪俱下。让整个宇宙听一听我的恨与怨。
  
  有人说:“先逢绝境而后出绝唱”还有人说:“有些诗歌是纯粹的眼泪。”
  
  《登幽州台歌》就是纯粹的眼泪。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如果可以,在这个时候我也只能拍着他的肩膀对他说一声“男人哭吧哭吧,不是罪。”
  
  ----读《张继:枫桥不眠夜》
  
  人生之所以奇妙,就在于它的不可预见性。谁也不知道下一秒钟会发生什么,更不知道将要发生的事情给自己带来的是悲还是喜,是祸还是福。
  
  人生的痛苦在于此,人生的快乐也在于此。
  
  做一个凡人是幸福的,因为我们有着最真实的悲欢离合,酸甜苦辣。那些掐指一算就能知过去未来的神佛,那些从一开始就看到了结局的先知,他们除了智慧,一无所有。正是因为不知道下一秒钟发生什么,我们才会去探索,去奋斗,去征服,才会有信心满满的期望与愁肠百结的等待。才会有发自内心的笑声和滚滚而下的热泪。
  
  这就是人生,这就是生命,这就是造物者的智慧。
  
  张继怎么会想到自己的落第反而成就了他的千古诗名呢?
  
  寒山寺之于张继,正如幽州台之于陈子昂,滕王阁之于王勃,鹳雀楼之于王之涣,醉翁亭之于欧阳修,梅花之于林和靖,莲花之于周敦颐,泰山之于姚鼐,湖心亭的雪之于张岱。外界风物与胸中丘壑发生化学反应,遂造就千古文章。
  
  凯鲁亚克说:“我还年轻,我渴望上路。”
  
  九月初三的露珠在等着白居易,红红的枫叶在等着杜牧,总有一处属于你的风景在前面等着你,还犹豫什么呢,让我们上路。
  
  ----读《薛涛:谁能舍,女校书郎》
  
  古人称妓女为烟花女子。“烟花”二字实在绝妙,也亏有人能想得出。无论多么绚烂的烟花,也只能有一瞬的光华,然后陨落成灰。这,就是妓女们的命运。
  
  “两条玉臂千人枕,一点朱唇万人尝。”生存的重压与生命的尊严,二者孰轻孰重?
  
  我想到了老舍先生《月牙儿》中的母女俩儿,母亲为了抚养年幼的女儿沦为妓女,女儿长大后为了照顾衰老的母亲也沦为妓女。它们的命运是残缺的月牙儿,暗淡无光,如同黑夜;了无生气,恰若死水。
  
  如果在整日的迎来送往中彻底消磨掉了自尊与希望,成为了行尸走肉,倒也不必再痛苦。就怕越是表面欢愉,越是内心孤寂。越是践踏自尊就越是从心底升起耻辱感。
  
  妓女中有一些人也有自尊,也有梦想,也想嫁一个有情有义靠得住的男人,也想儿女承欢于膝下,但她们是妓女,于是,一切都成了笑谈。
  
  莫攀我,攀我太心偏。我是曲江临池柳,这人折了那人攀,恩爱一时间。——敦煌曲子词
  
  元稹是风流多情,薛涛就是水性放浪,这个世界,就是这样!
  
  薛涛粉红的信笺石沉入海,她在痴痴地等待中慢慢绝望,注意,我在“绝望”这个词前面加的是“慢慢”二字,慢慢绝望,这四个字足以让人痛断肝肠。
  
  元稹的诗文天下闻名,薛涛的苦痛又有几人知道?
  
  还有寇白门、李香君、董小宛,这些谜一样的烟花女子。
  
  烟花绚烂,烟花飘散,在由男人们书写的历史卷册中,她们芳踪何处?
  
  ----读《柳宗元:大师的落寞》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损不足以奉有余。
  
  几千年前的大思想家老子说出了这样的话。
  
  但这世上还有一种人,他们自己尚且不足却还愿意倾其所有去帮助别人,我管这种人叫高尚的人。这样的人诗圣杜甫算一个,他自己尚且不能保证温饱,却想着“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柳宗元也算一个。
  
  他被召回京师又再次被遣出做柳州刺史时,刘禹锡也在被遣之列,应当去播州。柳宗元流着泪说:“播州不是一般人能住的地方,况且梦得有老母在堂,我不忍心看到梦得处境困窘,他没有办法把这事告诉他的老母;况且绝没有母子一同前往的道理。我向朝廷请求,情愿拿柳州换播州。”
  
  不避而远之,不落井下石。不管自己的伤口,只顾他人的苦楚。如此高风,孰人能及?柳公之后,可有来者?
  
  研究古代文学史的人绝不会绕过柳宗元这个名字。研究柳宗元就绝不会绕过他的《永州八记》。一个境遇如此悲惨,内心如此纠结的人却写出了这八篇小桥流水般温柔敦厚的文章。柳宗元的内功何其深湛。单凭这份从容,就可以称得上是大师了。
  
  我不明白为什么为官清廉就一定要贫穷。或者说就一定要穷到连块棺材板都没有。是柳宗元这颗螺丝钉错了,还是整个社会机器出现了问题?我不懂。
  
  金钱,是贪官们的通行证,贫穷,是清官们的墓志铭!
  
  当如此重情重义,如此深湛从容的柳宗元如此凄苦地结束自己的一生时,他单薄的棺材板像一个大大的问号,拷问着那个他为之付出一生的人间。
  
  为什么会这样,谁能告诉我?
  
  是我原本便把这世界看错了吧?
  
  ----读《苏轼:十年生死两茫茫》
  
  苏轼一生多次被贬,但几乎每次都能在被贬地酿成一种酒。在黄州他酿成了蜜酒,在颍州酿成了天门冬酒,在定州酿成了松子酒。后来朝廷把他从北方的定州贬往岭南作英州知州,要知道这相当于要苏轼穿越整个中国,这对年近六十的他来说,不能不说是一场灾难。可是到了岭南他就写出了“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这样潇洒从容的诗句。
  
  被贬了还在想着酿酒,还有心情吃荔枝,还惦记着各种美食。中国古代文人能做到这一点的,恐怕只有苏轼了,也难怪人们要由衷地称他一声“坡仙”了。
  
  王闰之很贤惠,苏轼薪水很少时,王把钱等分三十份挂在房梁上,每天用竹竿挑一份,省下的存在竹筒里用来招待客人,所以苏轼在被贬黄州的时候,尽管生活艰难,但他的酒从未断过。“国乱思忠臣,家贫念贤妻”“好妻子就是好日子”这些话,真是一点都不假。
  
  有人曾问苏轼你这么大个肚子,里面装的都是些什么,朝云答道:“只是一肚子的不合时宜罢了。”苏轼和朋友闻之都哈哈大笑,知己如此,夫复何求?
  
  女性的温柔抚慰着苏轼受伤的心灵,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女人,苏轼才能如此快地愈合创口,笑着去迎接黎明的第一缕阳光。
  
  多才的苏轼,爱开玩笑的苏轼,为民谋利的苏轼,热爱着生命也享受着生命的苏轼,实在是有魅力到了极点。而见解深刻、大气温婉的王弗,勤俭持家、体贴入微的王闰之,蕙质兰心,不离不弃的朝云又何尝不是女人中的翘楚。
  
  苏轼这样的男人,就是应该有这样的女子陪伴,这样的女子,就是应该拥有苏轼这样的男人。
  
  镜子无辜而遇八戒,宝剑不幸而遇莽夫,皆为人生无可奈何之事。
  
  苏轼是幸福的。老天给了他数不尽的灾难,但赐予他三个点亮并温暖他生命的女人,苏轼应该知足了。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1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