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 服
文 / 程乃珊
晨报载,一初二女生,因早上进校时穿了一双黑丝袜而被教导主任要求回家换了再来。由此,引起一番“罩在校服里的青春”的热议。
笔者作为曾经的中学教师,认为教导主任的做法一点不错。校有校规,家有家规,没有规矩,何成方圆?我们常说校园气息,校园与社会是绝然不同的。校园蕴喻清新单纯;社会则三教九流,要复杂多了。校园的青葱岁月,是我们人生的起步。我们在此接受教育吮取营养,慢慢成长。故而一定的约束、训导是应该的。
校服,是学生的符号,是一种身份标记。因为一身学生装上身,无论走到哪都会受到社会的监督——舐犊之情人皆有之,爱护幼辈是人类的天性。因此一定会被拒入酒吧和成人娱乐场所,不能买酒精饮料更不能做任何偷鸡摸狗与学生身份不合的事。最起码穿一身校服在街头闲逛,但凡有点责任心的路人都会热心问一句:“小朋友怎么不去读书?”
校服,显示约束、自律、规章,同时体现了平等。不论贫富,至少在校园内,在同一学习环境、同一老师的教诲下,穿着同款同色,大家都是平等的。虽然这或者是自欺欺人的一种粉饰,但至少在校园内,体现出一种人生而平等的思想。校服是颇具西方文化色彩的舶来品,肯定体现了自由平等博爱的西方人文哲学。
在中国近百年历史中,校服,特别是女校服,曾经是多么令人羡慕和刮目相待。那是一代未来新女性的代表!民国初年的女学生校服为蓝布上衣配黑色过膝裙,白长线袜黑皮鞋。后来,演变成阴丹士林旗袍。中西女中的旗袍从来是墨绿色的宽身旗袍。
即使在旧上海,社会上灯红酒绿,但校园内对学生仪表有严格规定:男生必须留海军头,什么“飞机头”、“三七开”,头势再清爽也一概不许。校服必须熨烫得平整,领带的三角包要打得硬扎挺括。一度常奇怪为什么父辈的领带总能打得这样挺括?原来从小穿校服时就打惯了!校方对学生脚上那双皮鞋更几近苛刻:不得将后帮踩踏、沾上污泥,要及时擦亮……
母亲至今还记得当年雷士德工学院的校服:灰西装裤藏青西便服,左胸金线绣出校徽,配紫红领带。据说校方从来规定学生要穿校服,但不知从哪届起学生自行搭配出这样的系列,自然而然成为“雷士德”招牌——在老上海大学中,雷士德工学院(医学院)比圣约翰大学的声誉更高,故而作为一名“雷士德”生是十分自傲的。
女中的约束就更严格。中西、圣玛利亚、晏玛士等对学生发式有严格规定:一律为四方式直发或双辫。平时只能穿扎带平跟皮鞋,毕业典礼上才允许穿半高跟皮鞋、烫发和薄施脂粉。
所谓穿衣之道,原本是很有讲究的。老上海的时尚就有学院派(女大学生和职业女性)、公馆派(夫人贵妇)和风尘派(交际花、女明星),差不得一点点。今天当然没那么多繁文缛节,但不论如何,热裤赤膊衫、黑丝袜高跟鞋、涂脂抹粉肯定不是校园风的那杯茶。
说起来,学生都有反叛性。香港女作家林燕妮忆中学时代,女学生们嫌校服裙太长,偷偷将裙边缝短,结果老师令所有的女学生跪在地上,谁的裙边够不到地板,老师就认定裙子不合规格,要放下来。我们做学生时是没有校服的,那时看苏联电影里的女学生,那带荷叶边的白围单配深色裙的学生装,好羡慕!
话说回来,今天我们的校服也实在太无美感而言,难怪学生们不爱穿。同样校服,香港的校服就好看多了:夏天是全白的带蓝条的连衫裙,男孩子是白衬衫配领带浅色西长裤;秋冬为深色的薄呢外套配浅色羊毛衫。香港有的女中校服仍为浅蓝色旗袍,好淑女!
当你每天不情不愿套上那穿得生厌的校服时,应想一想,那段穿校服的岁月,将是你一生中最美好最令你回味的时光!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