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人不评人,这是聪明人最大的善良
文|鹿十七
A
据说今年上海的高考作文题是最接地气的,题目是《评价他人的生活》。第一眼看到这个题目,我想到的是阮玲玉,那个几十年前名动上海滩的女人。在被男人羞辱折磨,又受尽舆论非议后,她选择以自杀的方式远离这悠悠之口。
据说,阮玲玉生前留下遗书:“我一死何足惜,不过是怕人言可畏。”后来有人说,这不过是篇假遗书。如今,世事沧桑,几十年的轮回过去,真假倒也觉得不再重要。人们仍牵挂的,是上海滩那个如花年龄的女人,究竟为什么狠心服下三瓶安眠药。
鲁迅写过一篇《论“人言可畏”》,他说阮玲玉之所以选择自杀,大抵是因为她颇有名望却又实在太弱。因为颇有名望,所以和其有关的花边八卦都可成为上海滩街头巷尾的谈资。又因为她太弱,所以无力对抗这铺天盖地的诽谤和诋毁,无力抗争这漫天遍地的指责与嘲笑。于是,她只能选择一死以逃开。
而这,便是评价他人造成的巨大后果。那些茶余饭后聊阮玲玉丑闻八卦的人,不过也是寻个谈资消遣时光。他们不知这谈资会有多大的力量,更不知这一句句的闲谈会造成阮玲玉的死。
舆论的可怕在于,它可以激起一波浪潮,也可以毁掉一个人。
B
“评价他人生活”大概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知道他人的生活,而后评价;另一种是不知却揣度他人生活,而后妄加评价。阮玲玉的“人言可畏”,大抵属于第二种。至于阮玲玉究竟和那几个男人有怎样的恩怨离合,那些街巷市井中喷出唾沫星子的人,怕也不知道。他们只是妄自揣度,然后添油加醋地抹黑她,以求在这个过程中获得自身的快感。
是的,人类之所以天生爱八卦,不过是因为可以在评价他人之时获取快感。
“你看哦,那个阮玲玉表面风光,暗地里乱得很呐。”“我虽不及阮玲玉漂亮,可我至少比她正经啊。”“我虽不如她会演戏,可我至少不是下人生的贱人啊。”……一字一句,讲出时不过图一时嘴中爽快,传出后,便成了插在阮玲玉心里的刀子。一刀一刀,铺天盖地,凌迟而来,不见血终不罢休。
所有随意揣度后的妄加评价,总会以见血封喉的方式,伤人至深。
C
还有一种是知道他人的生活,而后评价。这种方式,则因评价之事太过具体,愈加毁人神智,伤人身心。我曾认识一个姑娘,情路坎坷到几乎摧毁她的整个人生。她大学时和一个同班男生相爱,毕业时,男生申请了美国的博士,她却发现自己怀孕了。男生很坚决地和她分手,说要出钱带她打掉孩子。姑娘只说自己会去医院,而后便收拾东西回到家乡。孩子生下来了,是一对好看的女儿。
姑娘很坚强,一个人养育一双女儿。可是,姑娘的妈妈倒下了。她受不了住在一个院子里的人天天就她家姑娘的事儿品头论足。妈妈疯了,每天躲在家里不出门,有时家人带她出去,她只会反复说一句话:“你们不许乱讲我家囡囡,我家囡囡是我千辛万苦养大的好姑娘,你们不许乱讲我家囡囡……”
最伤人心的,不过是那一句句的话。一个院子里出了个未婚先孕的新闻,这是多么大的谈资。那些饭后无处消化的人们聚在一起,说这姑娘不会看人,命运低贱,没结婚就给人家生孩子,生了孩子还没爸爸养……
每一句话,都是真的,没有污蔑没有诽谤。可正因如此,才更伤人。
妈妈疯了,绝不是因为听了一两句别人评论姑娘的话,而是每一天,每一刻,时时刻刻,她都忍受着周围人对她女儿污点的指手画脚。
世人皆苦,人心都可怜,会可怜到经不住一句话的打击。一家人遇到这般事,早已伤心欲绝。作为周边看热闹的人,若有一点良善,也该堵住自己嘴里的快感,放别人一条生路。
D
Z曾和我聊过知人与评人的问题。他说自己更年轻一点的时候,喜欢琢磨人心。那时读了一点心理学,就想要到处卖弄,觉得自己厉害到看一眼别人,就知道那人心里在想些什么。目之所及,都不过是他练习识人本领的道具。
而遇到周遭之事,也总喜欢评点一二,以显示自己的专业和犀利。
幸而,他虽狂妄,但没停下读书。当他读的书更多时,便慢慢止住了那张总想对周遭人事品评一二的快嘴。
“因为我终于发现,我那些自以为是的评点不完全对,也对当事人无甚益处。”
如Z所说,我们所有的评价,都是基于自己的立场和人生经验。而这也正是评价失当的原因:因为我们从未经历别人的人生。
而今,终于慢慢褪去狂妄嘴脸的Z说,他现在不会妄加评价人事,也不觉得自己可以轻易看透人心。
人生的乐趣在于,看不透、讲不清。能看透讲清的,定然不是真实的生活。或许,不过只是自己的想象罢了。
正如那些评论,无论是真是假,无论有益无益,到头来都不过是自己的想象。我们图一时之快,说一些想象的句子,伤人至深。此举或可包容,却真不够良善。
哪怕你真的是能看透人心的聪明人,也不要轻易说出评人的犀利句子。你以为自己担当着点醒别人的重任,殊不知你只是为别人送去一把自裁的刀。所有建立在他人痛苦之上的犀利,都是恶毒。
知人不评人,才是聪明人最大的善良。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