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会与长大后的你相处
[文/周浩]
方若:
你好。
最近,你把自己的微信名改为“方肉”,这事我没和你交流过,我想这大概是因为谐音。一位有自嘲精神却又自信的姑娘,你这一点让我特别欣慰。
你的同学们都18岁了,而你还没满17岁。当年,是我力主让你早一年上学,现在想来真是好事。
你早熟,初一就想谈恋爱。有一天,你对我讲,班上来自台湾的女同学和高年级男同学舌吻了。当时你正戴着牙套校牙,我记得我是这样对你说的,“接吻是件挺美好的事,你应该去试一试呀。不过,你现在戴着牙箍,可能别人舌头碰到不会舒服。”爸爸这一招,不知有没有让你的初吻因此延后。
你上初三那年,年末最后一天的晚上十点半,你突然打电话给我:“爸爸,你必须帮我一个忙!”原来是男同学要约你去闹市区,一起倒数新年的钟声。这可能是你平生第一次接受这样的邀请,可妈妈怎么也不放心你一人深夜外出。我和你妈通电话商量了一下,我们知道,如果那晚不让你外出,你可能会恨我们一辈子。最后我们商量出了一个办法:让妈妈陪你外出,你和同学一起倒数钟声时,她就在街角一直等着你。
上个月我们一起出去吃饭,你穿着露肩的吊带衫,内衣的带子显露出来。我看到后内心斗争了半天,想我应该怎么和你说这事。最后在分手时,我装着若无其事的样子,说了句,“这么热的天,外面再穿件小薄衫不会晒伤皮肤。”
好多年前,那时你还小,我和几个老朋友聊天,说起希望自己孩子长大后成什么样。一番讨论后,发现我们这帮人的看法几乎是趋同的,都觉得孩子长大后能自食其力且能找到自己的快乐就很好了。
在你小的时候,我和妈妈会帮你去做一些判断,但等到你长大,就要靠你自己去做判断了。比如现在,你的中学生活很快就要结束,你自己选择了要去美国上学。你已经16周岁了,不会再像小时候那样,事事都来找我们寻求帮助,我们的好心你也未必会买账。
在即将与你分别的时候,我想对你说,对与错、利与弊本身就是相对的,不同的人站在不同的角度,解读也会不一样。我这些年做纪录片(编者注:作者近年拍摄的纪录片代表作包括《棉花》《书记》《高三》等),拍的很多片子给人的感觉是不那么正能量的,常常会被问到,你们为什么要做这样的片子?最近,我给出的回答是:我希望观众看了我的片子后,原先对世界的理解因此混沌起来。这话的意思是,很多时候,我们每个人都认为自己是对的,别人是错的,可你得承认,我们不可能一直是对的。“混沌”是让你有机会怀疑自己,这样也许我们就不会再那么执着,待人接物就会平和一点,快乐可能就会多一点。
指责别人执着,其实我自己有时也是相当执着,比如我们还是会不停地唠叨你。因为我们知道,世界这么大,你会离我们越来越远。我们各居一隅的时间,一定会几十倍于我们相聚的时间。记住吧,无论你在哪里,只要跟我说一句“爸爸,我想听听你的意见”,我永远会倾尽所能提供我的建议。
不过,建议总归只是建议,起到“混沌”的作用之后,仍然去做那些自己坚定要做的事吧。活出你自己,我相信你一定会无比快乐。
很久没这样写信,你也知道我笔拙,不过还是很喜欢这种交流方式,希望与你写信能成为今后生活的常态。
爱你的爸爸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