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机构曾做过一个调查,称中国先富阶层青睐的跨国品牌中,男人最喜欢意大利的阿玛尼,女人最喜欢法国的路易威登。但如果告诉你,动辄每件成衣上万元的阿玛尼,面料并非来自时尚之都意大利,而是出自山东企业,成本也仅数百元,你会不会油然而生这样的感叹:人傻、钱多、速来。
一些奢侈品大牌为了提高利润,往往在国内找代工厂,甚至整件衣服只有拉锁在原产国加工,却在标签写上“made in Italy”,以令中国消费者认同其高价。国内不少为国际奢侈品大牌贴牌加工的工厂都与品牌签有保密协议,甚至工厂的工人都不知道自己加工的就是国际大牌。
数据显示,阿玛尼在2012年度的中国区业绩增幅高达39%,2011年这一数字为45%。在其他奢侈品牌渐趋保守的2014年,阿玛尼于3月仍继续在长沙开新店,首月销售额就居万达百货的榜首。
这首先说明,在服装制造领域,中国在基础原料、加工领域与世界先进水平已经别无二致,很多国际大牌都已经实现了本土化生产,极大地降低了生产运营成本,挣的都是超额利润。
其次,这也暴露出中国新兴购买力人群尤其是先富人群,在服装消费中越来越远离国货,成为国际大牌的摇钱树。
最后,中国企业能生产出和阿玛尼质量一样的产品,挣的却是一份面料加工的钱。双星为耐克代工、红豆集团为阿玛尼代工、LV与凡客诚品出自同一条流水线,这在服装业内部已是大家都心照不宣的秘密。
该正视这样的一个悲剧了:作为全球服装生产王国的中国,面对着一个巨大尴尬——高端服装拼不过阿玛尼等国际大牌,中低端则被来自西班牙的Zara远远甩在身后。
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中国服装业重加工、轻设计,重产品、轻品牌,在迅速扩张的过程中,靠劳动力比较优势建立的规模效应获得了称雄世界的地位。但随着服装行业个性化时代的来临,新兴消费群体的兴起,越来越多地暴露出先天不足。比如品牌建设急于求成,一味崇洋媚外地模仿,以为起个洋名、赞助个国际大赛就能实现跨越式发展,闹出了和NBA前巨星乔丹打官司之类的可笑事件,而忽视了背后设计、管理、技术和营销的创新,导致升级步伐受阻,难以建构自己的高端品牌。
来自山东的阿玛尼最值钱的不是面料,而是阿玛尼这三个字背后蕴涵的价值——它经过了漫长的时光淘洗及市场检验,无法速成。
甚至韩国的经验都值得亟待突围的中国服装业借鉴:它同样活在国际大牌和廉价杂牌的围困中,但其靠领先的设计,借助文化产业也就是韩流的推广,竟然靠性价比优越的轻时尚杀出了一条血路,成为很多中国年轻白领的至爱。
而中国多数国内一线运动品牌却深陷产能过剩危机,始终难以冲出国门,其中原因值得深思。
真正爱国的表现是:大胆借鉴消化吸收国际大牌的成功经验,立足中国内涵丰富的传统文化,实现设计、管理、营销的创新,推动整个产业的转型升级,向着更高利润链攀升,将全球土豪都发展成中国时装的拥趸。希望这一天不再遥远。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