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前,我和老伴到春蕾休闲广场遛弯,看到广场上有很多人在练太极拳。老伴曾经对我讲过,她朋友说练太极可以预防多种疾病。老伴和我商量是不是每天早晨也来练练。从那时起,我和老伴开始练习太极拳。虽然练得不精,但长期坚持,效果明显:筋骨硬了,腰板直了,胃口病好了,药罐子扔了,身体强壮了,精神好了,性情平和了,全家幸福了。
中医认为后背、脊柱、腋窝、肚脐、脚底为人身五大保健特区。练太极拳时,以腰为轴心,轻、柔、慢地做太极旋转。并且脚为人的“第二心脏”,五趾抓地,活动双脚,促进了全身血液的循环。即便是严寒的冬天,手脚也不会冰凉。我和老伴现在身体练得灵活舒展。
血液循环障碍是百病之源,轻者使人致病、早衰,重者则可引起休克、死亡,并且微循环状况直接影响到疾病的治疗效果和康复程度。在练太极拳时要求保持呼吸自然、通畅,刚柔相济,力贯指端。这样张弛有度,正好促进了毛细血管的血液循环,使人的气血无阻地注入四肢百骸、五脏六腑,避免疾病侵人的身体。
中国传统医学认为,五脏六腑是人体健康之源,要想身体健康,脏腑必须安定。太极拳之蹬脚、下势、金鸡独立、胸腰折叠及其他发力动作,均能起到按摩脏腑的作用,进而促进人体各大系统保持健康。我和老伴的胃病得以康复,就得益于这些年坚持练太极拳。
自古人身有三宝——精、气、神,若想长寿精神好,活动身体的五大保健特区,促进全身的血液循环,养护五脏六腑,都能使人精、气、神充盈,劲力贯通,气息流畅,少得病,甚至不得病,得病之后也能尽快康复。几年太极拳练下来,我和老伴现在确实感觉都年轻了不少、健壮了不少。
最后还要提醒练太极拳的朋友们,练拳时要在平整、柔软的草地或泥土地,尽量避开坚硬的水泥地或石板地;练拳前要针对性地做些准备活动,如做几节按摩操、原地跳跃几下或者慢跑几分钟等小运动量的活动;遵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先进行分段、分式的练习,再练全套;刚开始练的中老年运动量不宜过大或过于集中。
多年来,我和老伴学会了基本功24式、杨氏等多套太极拳;还学了太极剑、刀、扇,共计20多套;农场文体协会又推广了好几套健身气功,我和老伴都参加了练习。我们虽然不像年轻人那样练得风流倜傥,但坚持规范动作,互相交流经验,力争做到姿势正确、优美,打出太极的味道。最近,我和老伴正准备参加社区的太极拳表演呢!
这几年练太极拳,我还总结了几句打油诗:
若想长寿增精神,练习太极最适宜。
活动特区促循环,天人合一自然美。
五脏六腑均得安,全身血管畅通顺。
一年四季常坚持,保健养生又养老。
动静结合宜大众,感恩太极普众生。
合理适度量力行,练得舒服为上策。
优化生命去烦躁,多些淡定和从容。
修身养性是真理,太极易解筑余生。
互相关照保效果,形影不离健身心。
夫妻同练太极拳,一起奔向健康路。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