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冬天,我在医院手术室做护士,三天两头要值夜班。有一天半夜,我听见敲门声:“快起来!急诊病人马上要来了!要做手术!”我赶到手术室,引燃火炉加热手术室——大冬天里,病人要光溜溜地躺在手术台上。
大家很快赶到了,值班医生吩咐准备剖腹探查、肠粘连松解术,同时告知我们病人的基本情况:男,53岁,几年前在建筑工地得了急性阑尾炎,手术太晚导致阑尾穿孔、化脓性腹膜炎,术后就出现了严重的肠粘连、反复肠梗阻。这次,病人病情危急:腹胀、肠鸣音消失、意识模糊、高热、寒战、血压下降、脉搏急促、少尿、休克……手术就是要打开腹腔,找到梗阻的部位,分开粘连的肠段,尽量把肠段排得顺溜,解除死角,争取马上缓解肠梗阻。最后,值班医生说:“救护车早就从仁寿县出发了,总共100千米山路,估计随时都会到达。我们尽量动作快些,病人到了就直接进手术室。”
大家开始准备手术器械、药品、布类等,大概20分钟,一切准备就绪。一时间,手术室里安静极了,大家凝神等待,但愿病人能经得起山路的折腾,平安到达医院。
突然,楼下传来救护车的动静,大家飞奔下去,只见一个老司机正打开救护车的后门,病人睡得迷迷糊糊的,身上的汗已打湿了旧棉袄。揭开棉被一看,我们大吃一惊:他的肚子非但不鼓胀,甚至有些下凹。检查后发现,他整个肚子摸起来软软的,肠鸣音活跃而流畅,肠梗阻已缓解;血压正常,脉搏平稳稍快,体温也降下来了。
大家喜出望外,又面面相觑。随车来的医生急忙解释:“不知怎么搞的,病人上路后就渐渐有尿了,而且越来越多;有一阵子不用听诊器,都听得见叽里咕噜的肠鸣;后来,肚子也越来越软、越来越松。看嘛,这下子全好了,免得挨一刀了。成都就是好地方,病人一来就好了。”
果然神奇,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我们把病人抬到二楼的外科病房,决定先观察几天再说。
值班医生定下神来, 给我们详细分析了一番。从仁寿到成都这一段山路崎岖不平,又要赶时间,估计病人在车里颠簸得不轻,经历了上下、左右、前后三个方向的震动、摇晃,相当于对腰背及全身做了足够的按摩。这些按摩很可能充分改善了腰背的血液循环和神经功能,改善了整个腹腔的生理状况,甚至可能碰巧调整好了某些梗阻肠段的角度、位置,于是肠梗阻缓解了。
这种“颠簸疗法”实质上是一种大尺度的、特殊的按摩。剖腹探查、肠粘连松解术都是万不得已时才做的,因为术后可能会造成更严重的肠粘连、肠梗阻,导致恶性循环:越做越粘连、越粘连越做。另外,这个病人体质差、病情重,很难过得了手术、感染、休克等难关。最后,值班医生感叹:“运气好啊,居然自行缓解了。”
大家频频点头赞同,认为他的分析很有道理。我们亲眼见证了神奇的“颠簸疗法”,世上恐怕很少有病人享受过这等治疗。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