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小龙在2014年夸过马化腾,说自己研究用户需求时需要用5~10分钟把自己变成一个傻瓜,而马化腾1分钟就可以变成傻瓜,乔布斯瞬间就可以变成傻瓜。张小龙这番话给了入门级产品经理一个暗示:与用户保持同理心是非常必要的,而且是可以做到的。
但产品经理与用户保持同理心是否容易做到呢?是否对做产品有帮助呢?我认为很难做到并且没什么用。
人的岁数越大,经历越多,越能感受到社会的多样性与复杂性。人和人之间有时连沟通都非常困难,更不要说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这种情况下,无论是不是产品经理,企图切换到他人的立场来看待和思考问题根本不具备可操作性。
张小龙所说的“变成傻瓜”不是指放空脑子,而是指产品经理得站在普通用户的位置上看待问题。然而,所谓的普通用户本来就是一个抽象概念。如果将其视为产品潜在用户的集合体,则这个集体的思路和行为无法预测,不存在代入性。如果将其视为一个个独立的个体,则又不具备普遍性,而且产品经理首先就是一个普通用户,更无须代入。
退一步说,假设产品经理可以做到与用户同质化,或者产品经理恰巧就是产品的目标人群,是不是就可以设计出完全符合用户需求的产品?实际上,这没什么意义。
产品经理为用户做一个产品,是要通过满足用户的某个或某几个需求来达成用户价值、产品价值、商业价值等多方面的平衡。比起揣测用户是什么样的人,更重要的是你希望他在你的产品里做什么样的事。定义产品的终极目标是定义商业规则,做产品要开启上帝视角,要有规则制定者的魄力和霸气。
举个例子,快手的员工大多不是快手的重度用户,但这并不影响他们通过产品为真正的用户提供服务。你作为产品经理,了解并接受世间有各种奇奇怪怪的人和事,已经超越普通人的境界了,何必非要强求自己也变成那种奇怪的人呢?
大多数情况下,通过定量的分析和分解手段,都可以把用户行为转化为一组数据和函数组合。可以定量的事情就无需定性,张小龙式的产品经理时代恐怕一去不复返了。
我不反对大家与各阶层、各种角色的人打交道,以增加对世界多样性的感知与思考,更何况对世界的好奇心本来也是产品经理的重要素质之一,但是,把这一点理解为需要与用户保持同理心,未免过于形而上了。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