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吉诃德》对我而言,是小时候看过有印象但是后来发现根本没有看懂的一部小说。大约是在读小学的时候,我知道有堂吉诃德这么个人,出现在那最经典的场景—— 战风车中。但当时我也只是把他当成一篇课文的主人公而已,真正了解他还是在上了初中以后。
自命为骑士,骑着一匹瘦马,带着一个侍从,追不会成真的梦,走无人敢行的路。这是我对堂吉诃德最简单且直白的描述。我对他是又喜又怜。我喜他立志要做游侠骑士,但他不是做着玩儿,而是死心塌地、舍身拼命地做。我又怜他是那个踹一脚驽马就挥舞长矛朝风车冲去,最后却被镜子打败,在病榻终老的骑士。但要知道,光凭这些是不足以令我深入人物内心去窥探秘密的。作祟的,是那隐喻在字里行间的人生况味。
不管是杨绛先生的译本,还是董燕生老师的译本,都没有把理想主义当成高大上的东西去宣传,而是阐述说明在不快乐、不完美的现实中,我们可以去拥有一个自己的梦想,踏着坚实的土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行。向着梦想而去的同时,也凭着自己坚定的身影引来越来越多的同路人,这是每个人所应当做的事,就如堂吉诃德望着远处的梦想,脚下却与风车作战一样。
这部人们眼中的荒诞喜剧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它战胜了充满象征意义的风车。我想在世人眼里最值得感动的莫过于堂吉诃德在魑魅魍魉面前也自阔步前行吧!这令我想起了我最为尊敬的爷爷。
我们家住五楼,我记得犹为清晰,在爷爷生前的最后几个月里,他每天仍坚持到楼下去与同龄人谈天说地。或许看到那样的场面,你永远不会想到这是一个耄耋之年、即将失去生命的老人会做的一件事。在你看来他是疯狂的人,但这何尝不是一种人生的寄托?这条路就如堂吉诃德的路。如果他老人家还健在的话,他定会把《堂吉诃德》读上个几遍。用伤痕累累的双手去摘遥不可及的星,这就是爷爷与堂吉诃德的共同点。
拿着理想的长枪,冲向现实的风车,堂吉诃德身上就有这种勇气。他不仅仅是幻想,更付诸行动。这样一来,也就可以解释为什么堂吉诃德能一下子从一个可笑的、矛盾的人物变成一个非常伟大的形象并成为许多人想成为的那一种人。
要我来理解,风车是我们内心不安与恐惧的来源,长枪是那份改变世界的勇气,而瘦马有个名字叫梦想。塞万提斯在现实中是不得志的,而他创造的堂吉诃德是个疯老头。堂吉诃德眼中的那个世界是需要他去改变的,他把所有的事情看成他想看到的事情,所以他把村里的疯婆子看成是一个公主,把一个理发师的洗脸盆看成是金头盔。他挣扎在现实与幻想之中,于是他成了堂吉诃德,又成了塞万提斯。
我们也看到了桑丘的成长。他对这个世界最深的爱,我想应是他愿做傻傻的桑丘,对堂吉诃德不离不弃。
名著给我的影响一直是回顾过去,铭记历史。可在塞翁的笔下,在堂吉诃德的影子里,我看到了对未来的展望,这是我所没有想到的。作者一方面写人间已病入膏肓,放眼望去尽是堕落与癫狂,另一方面又给我们指出了一个光明的未来,描述着人类精神的希望。
有了理想主义者的光辉照耀世界,这人间,已不同往昔。我想,我也正在走近永远活着的堂吉诃德。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