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银匠店是个不大点的小银匠店。从上到下,老板、工匠、伙计,就侯银匠一个人。
侯银匠店附带出租花轿。这顶花轿平常就停在屏门前的廊檐上。银匠店出租花轿,不知是一个什么道理。
侯银匠中年丧妻,身边只有一个女儿,他这个女儿很能干。在别的同年的女孩子还只知道梳妆打扮,抓子儿、踢毽子的时候,她已经把家务全撑了起来。她小名叫菊子,上学之后学名叫侯菊。
一家有女百家求,头几年就不断有媒人来给侯菊提亲。千挑选万挑选,侯银匠看定了一家。这家姓陆,是开粮行的。弟兄三个,老大老二都已经娶了亲,说的是老三。侯银匠问菊子的意见,菊子说:“爹做主!”
从菊子的神态上,侯银匠知道女儿对这个女婿是中意的。
侯菊十六岁那年下了小定。陆家不断派媒人来催侯银匠早点把事办了。三天一催,五天一催。侯菊有点不耐烦地说:“总得给人家一点时间准备准备。”
侯银匠拿出一堆银首饰叫菊子挑,菊子连正眼都不看,他明白了,女儿是想要金的。他搜罗了一点金子打了一对秋叶形的耳坠、一条链子、一个五钱重的戒指。侯菊说:“不是我稀罕金东西,大嫂、二嫂家里都是有钱的,金首饰戴不完。我嫁过去,有个人来客往的,戴两件金的,也显得不过于寒碜。”侯银匠知道这也是给当爹的做脸,于是加工细做,心里有点甜,又有点苦。
爹问菊子还要什么,菊子指指廊檐下的花轿,说:“我要这顶花轿。”“要这顶花轿?这是顶旧花轿,你要它干什么?”
“我看了看,骨架都还是好的,我会把它变成一顶新的!”
侯菊买了大红缎子、各色丝绒,飞针走线,一天忙到晚。轿顶绣了丹凤朝阳,轿顶下一圈鹅黄丝线流苏走水。四边的帏子上绣的是八仙庆寿。最出色的是轿前的一对飘带,是“纳锦”的。他又请爹打了两串小银铃,作为飘带的坠脚。轿子完工,很多人都来看,连声称赞:“菊子姑娘的手真巧,也想得好!”
转过年来,春暖花开,侯菊就坐了这顶手制的花轿出门,临上轿时,菊子说了声:“爹!您多保重!”鞭炮一响,老银匠的眼泪就下来了。花轿没有再抬回来,侯菊把轿子留下了。
侯菊有侯菊的打算。大嫂、二嫂家里都有钱。侯菊有什么呢?她有这顶花轿。她把花轿出租,这样每月都有进项。她把钱放在迎桌抽屉里。这是她的私房钱,她想怎么花就怎么花。她对丈夫说:“以后你要买书订杂志,要用钱,就从这抽屉里拿。”
陆家一天三顿饭都归侯菊管起来。陆家人多,众口难调。老大爱吃硬饭,老二爱吃软饭,公公婆婆爱吃焖饭,侯菊竟能在一口锅里煮出三样饭。
公公婆婆都喜欢她。婆婆把米柜的钥匙交给了她,公公连粮行账簿都交给了她,她实际上成了陆家当家媳妇。她才十七岁。
侯银匠有时以为女儿还在身边。灯碗里油快干了,就大声喊:“菊子!拿点油来!”及至无人应声,才笑了:“老了!糊涂了!”
女儿有时提了两瓶酒回来看看他,椅子还没有坐热就匆匆忙忙地走了。陆家一天也离不开她。
女儿走了,侯银匠觉得他这个小银匠店大了许多,空了许多。他觉得有些孤独,有些凄凉。
侯银匠不会打牌,也不会下棋,他能喝一点酒,也不多,而且喝的是慢酒。两块从连万顺买来的茶干,二两酒,就够他消磨一晚上。侯银匠忽然想起两句唐诗,那是他錾在“一封书”样式的银簪子上的(他记得的唐诗并不多)。有点文不对题: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