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车有10年车龄了,所以我决定这周去买一辆新车。
我不仅从网站上详细了解了这款车的合理售价,还通知了几家本地的汽车专卖行,说我有兴趣听听报价。
仅仅过了几分钟,就有一家汽车专卖行向我报出了比发票价低1300美元的售价。这似乎是个不错的开端,但我还没来得及把孩子叫到一起去这家专卖行,就有另一家专卖行打来了电话。他们听说了第一家专卖行的报价后,主动降了几百美元。我回电话给第一家专卖行,却被转接到了语音信箱,所以我们便出发去第二家。我认为我还远远没有敲定最终价,但足不出户就已经有了良好的开端。
上次买车,我学到不少窍门——专卖行口中有关发票价的种种谎言,推销员跑去征询经理意见这种荒唐的捉迷藏游戏,等等。上次看车时,我对整个过程深恶痛绝。
我来到了第二家汽车专卖行,坐下来讲价。推销员向我解释称,他们报出的价格远低于发票价,小心翼翼地给我看盖有“机密”戳印的文件,着重指出他们卖这辆车会亏多少钱。我回答说,他和我一样心知肚明,他所开的发票价并非专卖行的进货价。我让他直接告诉我最低价,他消失了片刻,佯装去请示老板,但很可能只是去看看棒球比赛谁赢了。
在他消失的当口,恰好有第三家专卖行发给我一封报价邮件,这次报价比我当时所在的专卖行给出的最低价还低1500美元。
推销员回来后说,他最多只能再便宜200美元。我说:“这可没用,因为另一家专卖行刚刚的报价低1000多美元。”我把手机递给他,让他看那封电子邮件。他对这家专卖行贬损了一番,去找来了老板。老板向我保证,他们最后给出的报价已经是他们能给出的最低价了——由于各种原因,这个价钱非常划算。
我说:“好吧,假如你们不能再优惠的话,我就离开这里,去另一家专卖行。”
据我估计,此时我们的前戏已经做了一半,再过15分钟左右,一番抱怨之后,我们便可按照第三家专卖行的报价买下这辆车。这价钱仍然很有可能给得太高,但我愿意承担这样的后果。
“那么,我准备走了。”我重申道。
“好吧,”经理说,“要是在那家专卖行没谈拢,你再回来,我们会按先前给出的价格把车卖给你。”
我站起身来,开始把孩子叫到一起——这些都是胶着的谈判过程中的一部分。对方对我坐视不理,仿佛忘记了这些都是前戏的一部分。即便对方忘了自己的台词,我仍然记得自己的台词:“我们都知道,今天我要是离开了这里,就再也不回来了。”
对此,对方只是说:“我们愿意冒这个风险。”
于是,我离开了那里。
我震惊不已,这家专卖行给我的报价只比在网上给我的优惠了200美元,然后又微笑着坐视我去别家买车。有鉴于此,我认为新专卖行给出的价格一定是非常优惠的了。我没有精力和新专卖行再来一场前戏,于是二话不说便接受了这家专卖行的报价。
周二,我便拿到了车。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