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起宋仁宗,想必大家都不会陌生,“狸猫换太子”的民间故事出自宋仁宗的母亲,被包拯的唾沫星子喷到脸上的是宋仁宗;苏东坡、苏洵、王安石、司马光、欧阳修、范仲淹等一个个重量级的牛人,都是宋仁宗一朝的名臣,或在这一时期登上历史舞台;中国的几大发明中,能把整个世界推向近代化的两大发明——活字印刷术、罗盘(指南针),也都出现于仁宗时代。
宋仁宗贵为天子,但特别省吃俭用。他在家宴上常穿一再洗过的衣服,床褥多是用粗绸制成。据宋朝陈师道《后山谈丛》记载,有一次,时值初秋,官员献上蛤蜊。宋仁宗问:“这是从哪来的?多少钱?”答说每枚1000钱,共28枚。宋仁宗很不高兴,说:“朕常常告诫你们不要奢侈,现在一下筷子,就得花费28000钱,朕吃不下!”
皇帝作为封建社会的最高统治者,习惯了一切以自我为中心,能为他人着想的少之又少,但宋仁宗算是其中难得的一个。《东轩笔录》记载,有一次,宋仁宗散步,时不时地回头看,随从们都不知道皇帝要干什么。宋仁宗回宫后,对嫔妃说道:“朕渴坏了,快倒热水来。”嫔妃觉得奇怪,问宋仁宗:“为什么在外面的时候不让随从伺候饮水,而要忍着口渴呢?”宋仁宗说:“朕屡屡回头,但没有看见他们准备镣子(水壶),如果朕问的话,肯定有人要被处罚了,所以就忍着口渴回来再喝水了。”如此“贴心”的皇帝,历史上恐怕找不出第二个。
宋仁宗思想开明,能容人。苏轼的弟弟苏辙参加进士考试,居然胆大包天地在试卷里写道:“我在路上听人说,在宫中,美女数以千计,终日里歌舞饮酒,纸醉金迷。皇上既不关心老百姓的疾苦,也不跟大臣商量治国安邦大计。”其实苏辙这些话纯属道听途说,完全与事实不符。考官们打算给苏辙治罪,但宋仁宗听说此事后,却说:“朕设立科举考试,本来就是要欢迎敢言之士。苏辙一个学生,敢于如此直言,应该特予功名。”于是苏辙反倒考上了进士。这如果赶上“康乾盛世”,灭三族是必然的。
为了钳制思想,不少皇帝热衷于搞文字狱,许多文人莫名其妙遭到冤杀,甚至被灭门灭族,但宋仁宗从来不搞文字狱,他治下的大宋王朝非常开明,言论也相当自由。比如当朝理学家程颐曾放话说“要和皇上同治天下”,这在清朝是会灭三族的,而在宋仁宗时却啥事没有。
宋仁宗对子民仁慈,对他国之民也常怀仁爱之心。有一次,出使北方的使者报告说高丽的贡物越来越少了,提议出兵。宋仁宗说:“这只是高丽国君的罪过。现在出兵,国君不一定会被杀,反而要杀死无数百姓。”所以最终没有发兵。
魏泰《东轩笔录》记载了一个小故事:一天早晨,宋仁宗对近臣说:“昨夜朕饿了,夜不能寐,想吃烤羊肉。”近臣说:“陛下为何不降旨要烤羊肉?”宋仁宗:“朕听说皇宫每次有索取,外面就会以为这是一种制度,朕害怕因此而导致外面每天夜里杀羊,来给朕准备,这样会杀生很多。”于是左右高呼万岁,相信这一声万岁是他们发自内心的呼喊。
1063年,在位41年的宋仁宗去世。这一消息传出后,市民们自动停市哀悼,焚烧纸钱的烟雾飘满洛阳城的上空,以致天日无光。一个叫周长孺的官员来到今四川一带,看见山沟里打水的妇女们也头戴纸糊的孝帽哀悼皇帝驾崩。
在中国历史上,能像宋仁宗这样,拥有最高权力还能谨慎行使权力的少之又少。虽然宋仁宗不够铁血,不够强权,但他治下的大宋王朝,人民安乐,经济繁荣。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就出现在此时。正如有人说的,“仁宗虽百事不会,却会做官家(皇帝)”。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