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我家住在单位大院,住我家隔壁的李姨,经常被邻居们挂在嘴边。
倒不是她有多特别,她看上去非常普通,个头不高,皮肤微黑,头发总是乱乱地扎在脑后,衣服也都是灰色调的,骑一辆破旧的自行车来来去去,是最容易被淹没在人海里的那一类。
正因为她是如此寻常,她的生活方式,不,应该说消费方式才让诸位高邻觉得碍眼。
比如她有天下班回来,车篮子里躺着一只弯弯的金黄色的水果,别说孩子们好奇,大人见了都问这是什么。李姨解释说是一种热带水果,叫香蕉,又要掰给我们尝尝,我们当时虽然年幼无知,也知道不能轻易接受贵重物品,忙不迭地闪开了。
然后就见李姨的女儿小雨,拿着香蕉出现在门口,在一群小孩的围观下,她很奢侈地剥下外皮,细微的香甜进入我的嗅觉,之后好多年,我都觉得香蕉的香味很有高级感。
初见桂圆也是在李姨家,我分享了一个,桂圆的味道没有多特别,但那个乌溜溜的核多好看啊,像个宝物,我无法相信它是应该被扔掉的东西。
他们家在饮食方面的投入,引起整个大院的诧异、窃笑与非议。我们大院里的人没这么过日子的,显得太好吃不说,最后连个响也听不到。我们大院的人更愿意把钱攒起来买家用电器,谁家是大院里第一个买电视机的,谁家是第一个买冰箱的,谁家是第一个买洗衣机的,全大院的人心里都有本清账。把钱花在这上面,多有面子。
李姨家没有这些电器,连像样的家具也没有,也不完全是因为李姨败家,她丈夫也不是个会过日子的人。
上小学之后,我和小雨成绩都一般,但我爸妈明显比李姨着急多了。尤其是暑假刚开始那几天,大家坐在巷口那户人家的竹榻上乘凉时,总有人主动谈起自家孩子成绩,其他人一边啧啧赞叹,一边分出余暇来,含嗔带怨地瞥上自家孩子一眼。我妈还会额外加码,伸手推我一下,我从那力道里感觉到我妈内心的失衡。
李姨则不同,她只是笑笑,是打心眼里不当一回事,她的这种淡然无疑令那些成绩优秀的孩子的家长扫兴。李姨走后,我听到她们对她深切的同情:“找个男人是那样,小孩又是这样,她这命真不好。”
之后我们陆续搬离了那个大院,我不再听到和李姨有关的消息。十几年过去了,有天,我爸说:“你知道吗?小雨现在跟她对象一块儿卖牛肉汤呢。”
我听了很是吃惊,我爸解释说,小雨后来上了技校,认识了一个男同学,两人毕业后都找不到工作,正好男方家里是卖牛肉汤的,两人干脆帮家里做生意去了。又过了几年,我爸对我说,小雨家的牛肉汤已经风靡全城了,还开了好几家连锁店。
我曾见年入数百万的人,被贫穷感一路追击,张皇失措,不知所往,也有李姨这样的人,心安理得,怡然自足,谈不上富有,但绝对不贫穷。她是结结实实地“把钱都花在了自己身上”,别人买东买西,她只买一个“我高兴”,这才是真正奢侈的消费方式。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