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肖杨
这个故事是我去台湾旅游时,当地的导游阿莲讲给我听的,我当时感慨颇深。
故事的主角是阿莲的父亲,他今年已经85岁了,当年来台湾时只有15岁。他当时很小,是怎么来台湾的?说来有些夸张。那一天,母亲让他去打酱油,他在打酱油的路上遇上一队要撤退到台湾的国军,很不巧的是,他被抓去充当壮丁干活了。
小小年纪便离开了母亲,阿莲的父亲无疑是不幸的。不幸中的万幸是,因为他是宁波人,与蒋介石是同乡,所以后来幸运地成为蒋介石的保镖。因为是蒋介石的人,所以他在台湾顺利成家了,而且娶的是闽南当地的姑娘——对于无数老兵来说,这样的婚姻是何等的幸运。
我读过一位台湾作家介绍这些老兵的一部书,书中说,不少从大陆过去的老兵或因坚信很快就能打回去与妻儿团圆,错过了娶妻的年龄;有的则因缺乏经济能力,无奈之下娶了智力有问题或身体残疾的女人;还有相当数量的老兵孤老终生。
对阿莲的父亲来说,没能按照母亲的吩咐把酱油打回去成为他一生的遗憾,并且这遗憾永远无法弥补了——两岸人员可以往来之后,阿莲的父亲成为最早一批回老家探亲的,然而他的母亲和父亲都已不在人世了。他的原计划是回家待一个星期,可最后只待了五天就返回台湾了。他唯一能够做的就是在母亲的坟前摆上了两大桶酱油。后来,他每隔几年,在清明节回老家祭扫时,都要在母亲的坟前摆上两大桶酱油。
在当年去台湾的人里面,类似的故事并不鲜见。不同的是,阿莲的父亲是因为“打酱油走丢”的,别人则可能“丢失”在买盐、上下学或找同学玩的路上。但是他们的命运都如一叶扁舟,在历史的波涛汹涌中沉沉浮浮,经历了不该有的磨难与痛苦。所以在台湾的眷村文化馆,在许许多多多大陆观光客出入的地方,看到那些追随着乡音来与我们搭讪的老人,我的感慨真的很多很多。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