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新课程改革的形势下,各种各样教学理论,各种各样的教法,各种各样的形式主义充斥着我们的课堂,很多教师时常在思考:为什么教师教得很辛苦,学生也学得很辛苦,但是实际效果并不理想,很多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十分有限。其原因是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很多是无效的或低效的教学行为。近两年我们开始实行了“四改三”,打造高效课堂已迫在眉睫,特别是连续几年来的班容量大的问题显的尤为突出。
关键词:大班教学;多媒体手段;高效课堂
大班教学并不仅仅是增加几个学生的问题,最重要的是现在教师的备课和课堂教学变的比以前更加繁琐和困难。为了能关注到每一位学生,老师们绞尽脑汁想办法。如何才能打造一个真正的高效课堂呢?
一、改变传统备课方式
独立备课是我们传统的备课方式,也就是“自己备、自己用”,但这种备课方式中老师们花很多时间撰写的教案利用率却不高,特别是新课程实施的今天,教育教学活动频繁,撰写教案会占据老师们太多的时间,而且“自己备、自己用”的方式也阻碍了老师之间的学习与交流,一些优秀的教学方法不能得到及时的交流与共享,在信息技术发达并且提倡资源共享的同时,我们是否可以用新的方式进行备课呢?我们数学备课组在组长的带领下长期以来一直坚持集体备课的方式,得到了不错的效果。“不打无准备之仗”,课堂要高效,,教师就要认真备课,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我们先对一章的内容进行分割,分头备课。每人只重点备其中一节内容,其他内容可大概过一遍。这样我们就可以把时间用在某节内容的钻研上,减少了老师的无效劳动,节省了时间,然后,我们聚在一起集体备课,相互沟通,每位老师都可提出自己的见解,同时可以根据他人的思路,对自己的教案进行取舍,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情况,设计出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作业。最后每位老师针对本班学生的特点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二、巧用信息技术手段
随着多媒体走人课堂,教师们都开始利用课件进行教学,就连以前从未用课件讲过课的年纪大-一些的教师现在也都可以熟练地展示课件。利用课件进行教学以来,我们深刻地体会到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而且某些知识变得更加直观、形象。例如,物理教师利用动画演示讲解“凸透镜成像”,化学教师演示“水的净化”,英语教师演示“制作奶昔的全过程”等学生看了印象深刻,语文教师在讲解《老王》--课中的拓展延伸环节时,为了让学生感悟真情、感悟亲情,利用音乐和图片相结合调动学生的情感。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都可以说明多媒体手段对教学的作用不可忽视。用课件讲课的前提是要有一个非常完整而且设计合司的课件,我们也不可能每天亲手制作出新的高质量的课件,所以可以充分利用网上资源。以数学为例,我们保存了许多课件,同一节课就准备3~5个课件,我们备课的其中一个重要环节就是整合这些课件,把有价值的内容放在同一个课件中,再针对学生情况补充一些重要题型,同时对字体、颜色等进行调整,使其达到最佳的视觉效果。我们整合好的课件,其他数学老师都可以直接使用。这样真正做到了资源共享。课上例题的讲解可以按步骤一步一步展示,做的练习也比以前多很多。这样一来,我们又在思考另一个问题,我们以前的教案书写方式能否进行改革并与多媒体教学真正的结合起来呢?我进行了初步的尝试,可以只用-一张幻灯片以流程图的形式体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法、教学过程等。
同时实物投影也可以大大提高课堂效率,特别是对于大班教学,我们可以及时展示不同层次学生的习题、作业、卷纸,甚至是草稿纸。经过实际操作我们发现,许多学生都认真了许多,字迹也不那么潦草了,逐渐地很愿意把自己的成果展示给同学们,让大家帮他指出缺点,真正达到了学生主体意识的增强。
三、灵活引入、培养习惯
针对现在我们的大班教学,老师们提倡各有特色,,怎样能让我们的课堂变得生动而高效呢?有的老師的引|课给我印象很深,在讲碳的化学性质时,引人了广告词“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来说明碳的化学性质的稳定,学生一听,兴趣马上就来了,这说明我们备课时可以动动脑筋,如何利用新颖的引课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容易理解,更加印象深刻。
课堂教学应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而对于理科教学,关键一环是锻炼学生做题细致,以我的教学为例,我一直要求学生放慢速度,一遍做题。多准备草稿纸,而我对草稿纸也有一定的要求。写清题号;按先后顺序做题;一题后横线间隔;分区使用。
我还要求学生建立错题档案,使用方法及挑选错题的范围:考试和作业中做错的题;老师上课着重强调或补充的,有代表性的典型题;复习中找到不会做的题。这种错题档案更适合考试前复习使用,也许对毕业年级的复习有所帮助。
在课堂教学中为了更好地体现教学目标,在进行常规教学的同时还应加入个性的元素,体现老师们独特的教学魅力。面对大班教学,老师们应无怨无悔,齐心协力想办法,克服困难创佳绩。只有这样,教师的教学艺术之泉才不至于枯竭,才会源远流长。也只有这样大班教学中的高效才会真正实现。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