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改革,课堂形式越发多样化丰富化,部分活动不可避免的会发生一定的危险。作为教师,保护好学生的安全与健康是非常重要的一项任务与责任。校园作为人流量较大的公众场合难免有时会出现一些危险情况,我们要提前做好安全防护措施,提升学生防范意识,在平时提前演练教学应急管理措施。让学生在平时尽量避免危险的发生,也要教会学生掌握在危险当中自保的能力,增加应急救援知识的储备。
关键词:安全管理;校园安全防范;方法策略
班主任作为平时整体管理班级学习与生活的重要角色,需要承担保护学生安全的责任,校园安全是老师的必修课程之一,保护好学生的人身安全有利于对建设和谐校园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面对近年来频频发生的校园安全问题,我们需要加强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维护学校和社会的稳定。加强学校安全教育和管理是正常开展课堂教学的必要前提,为了学校能够良好持续发展,我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提高学生防范意识
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需要适当的加入一些安全教育方面的课程。虽然现在的社会治安正在不断向好发展,但是我们仍需要注意身边随时可能发生的危险状况和不可抗力因素导致的自然灾害。让学生们提高防范意识,做好自我保护工作,这样才能够双管齐下,让学生们积极认真的参与到安全防范的课程当中。
比如可以开展安全教育主题班会,班会内容分为两个模式。其一,是人为造成的危险,比如抢劫,打架等危险事件。可以在PPT上列出防范措施,比如,增强对陌生人的警惕心,不能随便与陌生人搭话,不到危险场所,不单独走夜路,放学及时回家,不要在外进行逗留,不参与打架斗殴等不良行为。还可以利用真实新闻提高学生警惕意识。现在的孩子们大多被父母呵护长大,没有见过真正的危险,对世界可能抱有美好幻想,不能明辨善恶是非,缺乏警惕意识,我们要加强这方面的教育工作。其二,是對自然灾害的防范意识,虽然不同的地区自然灾害产生的概率不同,但我们要做好万全准备,提高学生对各方面危险的警惕,这一模块可以为学生讲解自然灾害形成的原理以及自然灾害的威力,让学生们不能轻视自然灾害,也要结合学校所在地对自然灾害进行重点讲解,比如地震带上的学校,要着重地震知识讲解。
二、做好安全保护措施
防护意识到位后要做好安保措施,在危险来临前提前进行防范,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才能够面对危险能够有条不紊的从容应对,增加逃生几率。学校加大安保措施投入,对安全系统考虑周全,重视学校硬件配置是否合格,建立安全管理制度,加强日常安全管理,在校建立安全意外事故处置预案制度。
加强安全管理要考虑到学生的生活的方方面面,寄宿制学校需要注意的重点是宿舍以及食堂等,食堂的卫生安全问题是重中之重,一定要挑选健康新鲜的蔬菜进行烹饪,保证学生营养搭配合理,口味适宜。宿舍作为密闭的人流量大的空间需要对安全通道进行合理规划,以防紧急事件发生是出现踩踏事故。注意用火用电安全,禁止使用大功率电器。安全保护措施重中之重就是做好平时的防范演练。比如火灾,地震等突发大规模危险事件。在危险来临之前就需要经常组织学生进行疏散演练,学会消防器材的使用方法,以及在地震中如何安全躲避,找到最佳的救生地点。在学校发生危险时,学生只需要保证自身安全,不要留恋物品,班主任要负起责任,保证学生安全,组织学生有秩序的进行逃生。
三、教学应急处理措施
在危险来临的时刻不要慌张,利用学习过的应急管理知识有序撤离。危险事故中不能避免出现受伤等情况的出现,所以可以定期开展急救知识讲座,应急管理措施实践培训,能够让学生在遇到紧急情况时进行自救或者对他人进行施救。
比如遇到地震时,如果无法逃脱危险地区,要寻找能够躲避的地点,例如桌子下,墙角等不易倒塌的地方;火灾发生时,要立即远离火灾源,切记不可茫然失措,要懂得措施的保护,可以用手或是毛巾打湿捂住鼻子嘴巴,避免吸入太多烟雾不可茫然失措,直接跑出去,燃烧的气体会往上飞,吸入多了会中毒,因此要尽可能降低身体往前冲。在遇到危险的时候,救助人还是被救助人都要保持冷静,不同的危险也有不同的急救要点,在发生严重伤害或有人突然生重病的情况下,紧急呼救的同时要实施快速营救(例如从水中或火场里把受伤者拖出来),另一个要点就是一定要把伤病者放到通风处,一定要遵循快抢、快救、快送的“三快”原则。作为班主任教师最重要的是临危不惧,具有专业的急救知识,保证学生安全,让学生掌握安全知识,不论在校园还是校外都能够保证自身安全,是我们为人师表的重要职责。
班主任是学校安全教育的主要实施者,对学生的安全要进行全方面的关注与考虑,不仅要保证学生的成绩问题,更要对学生的安全负起责任,承担作为一个班主任义不容辞的职责,做好安全工作,保护好学生,让家长能够放心,让领导能够安心,用爱心与耐心对学生进行照料,让他们能够在未来的生活中健康快乐的成长。
参考文献:
[1]方红.为孩子擎起一片安全的天空——浅谈班级安全教育管理[J].当代教研论丛, 2017(007):89-90.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