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从“双基”到“四基”,从“四基”到“核心素养”,数学教学理念不断被刷新、升级,而贯穿其中的是对发展学生“高阶思维”的企求。从布鲁姆认知结构图中可知,记忆、理解、应用属于低阶思维,分析、评价、创造属于高阶思维。然而我们缺乏的不是理论而是将理论落到实处的策略。
关键词:问题式助学;高阶思维;核心素养
一、逐层架构问题,形成教学新模式
1.提炼好問题的“支点”。
首先,对应布鲁姆认知结构,找到发展不同阶层思维的问题——识记水平问题、理解水平问题、应用水平问题、分析水平问题、评价水平问题、创造水平问题。不同水平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深度和广度不同,越高的水平问题,引发学生思考的维度越高。
2.架构问题结构的“网面”。
然而单个问题引发学生思考的深度与广度是有限的,那么如何让问题变得有层次、结构化、可扩展、能持续呢?考虑到低水平问题是高水平问题的阶梯,高水平问题是低水平问题的综合和创造。教研组将六层次问题根据课题的不同,有逻辑、有顺序、有结构、有主次地架构成贯穿整节课的问题结构图。
3.支撑问题系统的“本体”。
问题结构能把学生思维引向深处,然而想要最大限度地激发其探究、体悟和理解数学教学内容的本质,发展学生的高阶思维。教研组将数学问题结构与3S教学模式进行深度融合成问题系统,开启“问题式助学”新模式。新模式下的教学,学生不会随着课堂的结束而停止思考,反而让课前成为思考的酝酿期,课中是思考的深度期,课后成为思考的延伸期。
二、逐步探寻设问,发展学生高阶思维
1.课前预问——问在衔接处。
学习目标问题化,发送至智慧云平台,配合微课和实践调查,借助电子书包或电脑实现在线交流。好的预问体现了教学的计划性和目的性,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唤醒学生的思维发展,将学习经验向学习目标推近。
课前复习一至四年级有序找答案的类型题。
师问:这些题的解题思路有什么相似之处?(辅助问题——分析水平问题)
生:这些题都是有序地找到答案。
对于一节课而言,知识点是孤立存在的,但放在整个小学数学知识网来看,一定是前后相关联,螺旋式上升的。这个问题引导学生对“一一列举”进行起点探索,将新旧知识衔接起来,构建学科知识结构网。
2.课中共学。
(1)课首反馈——问在断层处。课首,利用极域(电子书包软件)问卷即时统计出学生错误点、错误率,将暴露的真问题进行小组合作。学生暴露出的真问题恰恰是学生思考的断层处。
师问:大家都欣赏有序的解题方法,那么有序这件事有这么重要吗?为什么?(辅助问题——评价水平问题)
生:重要,因为这样做能不遗漏、不重复。
沟通新旧知识,形成学科知识网络。进一步对学生“有序解题”的思考习惯进行诊断补缺,同时提高学生用策略解决问题的意识。
(2)课中共学——问在难点处。课中,教师随时抓拍学生探究过程,通过希沃白板再现,将隐性思维显性化。教师以核心问题引领全课,以辅助问题步步逼近数学本质。教育是放慢的艺术,教学更需要“慢镜头”,尤其在学生理解的难点处要放慢脚步。
师问:一共有多少种买法?尽可能找全用合理的方法记录下来。(核心问题——应用水平问题)
做完后反思:你能保证找全所有的方法了吗?
这个问题难点在于一一列举“从哪里开始列举”、“用什么方式列举”、“到哪里结束列举”,“做后反思”就是放慢学生思考的脚步,进而从头到尾且有序地捋顺解决问题的过程。
(3)课尾巩固——问在无疑处。以思维导图自问收获,将知识“点”架构成“网”,利用二维码将知识“网”囊括其中,随时为学生提供复习巩固平台。在实际课堂中,学生对于一些问题没有思路透彻,自己却未必意识到,这时需要教师在“貌似无疑处设疑”。
师问:这种策略一般都用来解决什么问题?(辅助问题——分析水平问题)
生1:生活中买东西的问题。
生2:解决答案不唯一的问题······
师问:用的时候要注意什么问题?(辅助问题——评价水平问题)
生1:解决问题时要做到有序,不遗漏,不重复。
生2:认真审题,从题中找到列举的依据······
在学生熟练掌握“怎样用一一列举策略”后,反问学生“用在哪里”和“注意事项”,这在更高层次建构一一列举策略的应用意义。
3.课后拓展——问在迁移处。
以智慧云平台的线上作业、电子书包的延学资源包承载新问题,让学生乐反思、善追问。学生课后有充足的时间查阅资料,延伸思维空间。
师问:除了一一列举,你还知道哪些策略解决?(辅助问题——创造水平问题)
生课后延学发现:假设策略、转化策略······
这个问题将一一列举策略迁移到其它策略,拓展了学生的学科知识网,同时完整了学生的认知结构。
三、逐日以问促思,养成善思好习惯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问题是数学的心脏。作为一线教师,要感性的贴近学生,理性地研究课堂,边实践边思考边改进,找到发展学生高阶思维课堂的最适宜的姿态。
参考文献:
[1]许林燕.优化问题设计,助推学生高阶思维发展[J].启迪,2019(6):25-26.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