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

时间:2023/11/9 作者: 散文百家·下旬刊 热度: 17119
郝俊芳

  摘 要:在新课程标准下课堂教学的最大变化就是学生成为了课堂的主体,课堂活动是一种学生探索知识的过程,所以,在新课程标准下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提升,主动参与精神有了很大的改观,真正成为了以生为本的高效课堂。在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打造新的小学数学课堂,以提高数学课堂的质量和效率。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主体作用

  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学生成为课堂活动的主体,这就要求学生必须改变传统的被动听讲的局面,进而,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课堂活动,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为此,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起引导的作用,教师需要转变传统的满堂灌的授课方式,对教学方法做出调整,给学生自由学习、主动探究的空间,使学生能够亲历知识的产生和发现的过程,从而能够激發学生的学习热情。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理念使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极大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有效的提高了教学效率。在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积极的进行改变,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学习欲望,为更好的进行课堂教学奠定基础。

  一、教师因时而变更新教学理念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教师认识到新课程教学理念的优越性,在教学过程中积极的加以应用。新课程教学理念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效的提高了课堂效率。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要不断的接受新理念,在教学过程中主动创新教学方法,以更好服务于学生的学习。

  1.遵循教育规律,符合学生认知。现代教育理念认为,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动者,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影响学生学习的关键因素。一直以来,在我国的传统教育中把学生学习的重点放在了成绩和分数上,人们普遍的是看重的学习的结果,而对于学习过程不注重,这其实是一种舍本逐末的做法,严重的忽视了学生认知规律,影响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发展。而新课程理念下,学生在体验式、发现式、探究式的教学模式下进行课堂活动,不仅经历了知识产生的过程,也得到了相应的探究结果。因此,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的积极性更高,思维也更容易被调动起来,在讨论、探究、质疑、总结、归纳的过程中获得新知,也符合获得知识的积累的过程。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运用教学新理念,使学生的学习符合认知规律,遵循教育规律。

  2.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教学过程是师生之间的一个交流互动的过程,有教师的讲解,有学生的理解;有教师的提问,有学生的反馈。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才能发现学生学习中的问题,有针对性的进行解决。不过,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讲的多、说的多,教师成了课堂的主体。这与新课程理念是相背离的,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基本没有什么活动,甚至对于教师的提问也没有反应,这肯定会影响教学效果,使课堂教学出现低效甚至无效的结果。所以,在新课程理念下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体,教学的核心是为了学生的学,学生必须要参与课堂活动,改变原有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态度,积极参与到学生的过程中,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素质能力。

  3.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在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就要为学生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积极的参与进来。为此,教师要根据课程内容进行情境设置,要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从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出发,以吸引学生的参与兴趣。数学知识本身具有较强的抽象性,有一定的学习难度,尤其是对于小学生来说逻辑思维能力较差,教师如果不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就会增加学生的学习难度。所以,教师要以生活中的知识为基础,把新知识融入到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情境中,使学生在观察、讨论、推理、交流的过程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不断的提升数学能力。

  二、创建新型的师生关系,使教学氛围和谐自然

  1.新型师生关系促进了学生的学习。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师生之间关系是一种类似的上下级关系,教师有教师的权威,学生在教师面前噤若寒蝉,当然,在这种关系下学生距离教师也很远,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终会影响学生的成绩。而在新课程理念下强调师生之间是一种平等的关系,教师公平的对待每一位学生,并且师生之间的关系也是平等的。学生尊重教师,教师也爱护学生,这样的师生关系是和谐的、民主的,教师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能够分层施教,采用多元化的方式来评价学生。在这样的新型师生关系中学生能够感到来自教师的关爱,会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中,主动去进行知识的探究,严格的按照教师的要求进行学习,真正的实现了亲其师信其道。

  2.对于不同学生体现因材施教。在一个班级中每个学生由于受成长经历和家庭氛围的影响,往往会存在着个体差异。这个差异主要表现在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上,教师要能够正视学生的这种差异,不要歧视成绩差的学生,要相信每一名学生都有其长处,从而对学生进行耐心的引导,静等花开,学生一定会学有所得。为了兼顾学生的差异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不同的教学目标,也就是所谓的分层教学,把学生分成优、中、差三类,实施不同的教学要求和方案,这也就是真正的因材施教,是符合学生的发展规律的教学模式。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这种氛围的课堂教学中都会有所收获,从而不断的提升自我,取得更大的进步。

  在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运用新课程教学理念,调整教育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课堂学习积极性。通过进行数学的课堂情境设置,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让学生在体验、讨论、交流中有所得,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从而使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得以实现。

  参考文献:

  [1]刘晓云.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几点探索[J].赤峰教育学院学报,2001(6).

  [2]王志国,刘英.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主导作用的体现[J].黑龙江教育,2002(5).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