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疫情;朗诵诗;诗教;继承与实践
2020年刚刚到来的时候,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侵袭中国大地,各行各业,闻令而动,打响了疫情防控的阻击战。“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朗诵诗作为诗歌朗诵活动或文艺节目所作的一种新诗文体,凭借其抒情性与音乐性、大众化审美特性,朗诵艺术视听性与舞台性的综合特征,借助全媒体时代便捷的传播方式,将诗歌与天下安危紧密联系起来,赓续了中国的“诗教”传统。
一、朗诵诗文体的当代价值
在20世纪中国现当代诗歌的演进过程中,朗诵诗在促进新诗“大众化”方面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朗诵诗”与抗战时期的“诗歌朗诵”运动相伴而生,闻一多说朗诵诗是“新诗中的新诗”。朗诵诗“在态度上是人民立场,在功能上是团结战斗,在艺术上是综合运用,在风格上是雅俗共赏。”[1]
在“十七年”崇尚文学“工具”理性的文化语境中,包括诗歌在内的文学文本价值体现了强烈的战斗性与鼓动性。
20世纪80年代后,随着“朦胧诗”的崛起与“第三代诗”运动的发展,以磅礴的气势与喷涌的政治激情见长的“十七年”朗诵诗,随着人们审美趣味的变化与娱乐形式的多元化,朗诵诗逐渐受到人们的冷落。
近年来我国经济社会深刻变革,人们的思想更加活跃,各种思潮多样杂陈、各种力量竞相发声成为常态,壮大主流舆论,牢牢掌握意识形态话语权是时代向我们提出的命题。朗诵诗作为一种通俗、大众化的诗体与音乐、影视等多种艺术形式融合在大型政治活动和节庆演出、电视文艺晚会、大型运动会开幕式等大型场合频频亮相,并借助全媒体便捷的传播,拥有了更加广泛的受众,彰显了其在新时代弘扬主旋律,凝聚正能量的文本价值。
二、战“疫”朗诵诗的“诗教”价值
“诗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核心概念。“孔子曰:入其国,其教可知也。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2]孔子最早提到“诗教”,开创了诗歌教育传统。传统诗教具有强烈的政治伦理教化功能,读诗、吟诗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重要途径。
近代以来,受西学与新学的冲击,使得古代诗教失去赖以存在的底本,但以白话新诗为发端的历次诗歌运动都是在结合时代需求特征,构建新的诗教,朗诵诗就是现代诗教的重要实践形式。朗诵诗从新文化运动的启蒙、抗战的救亡,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发挥了它应有的作用。
此次疫情爆发后,面对新冠病毒看不见的敌人,如何克服人们恐慌、焦虑的情绪,鼓舞人们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在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勇敢战斗,在需要舆论引导的同时,更需艺术直指人心的力量加油、鼓劲。
中央电视台制作播出的《2020元宵节特别节目-战疫》中的诗朗诵《相信》《你的样子》《中国阻击战》,通过屏幕传递爱与希望,祝福和祈祷;陕西作家商子秦创作诗歌《致戴着口罩的中国》,鼓舞人们面对病魔,使命在身,永不退缩;当代诗人林双川所作《我想等你换上春装》将典雅的古诗词巧妙融合,致敬战“疫”英雄,盼早日战胜疫情,英雄凯旋,诗歌朗朗上口的语言,诗歌爱好者自发在线朗诵,通过微信、微博等多种媒体渠道广泛传播……
《诗大序》中说,“故正得失,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先王以是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从中看出,诗教旨在维护社会伦理秩序,具有道德教化功能。在此次疫情防控战中,朗诵诗发挥其诗歌与视听艺术的综合优势,鼓励人们服从抗击疫情的大局,齐心协力,共同战“疫”,体现了在战疫中的“诗教”价值。
三、朗诵诗传承“诗教”传统的当下实践
虽然新文化运动让绵延的诗教遭遇“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开始失去固有传延的土壤,但诗教观念经过一代一代的文化实践,已融入中国人温柔敦厚的文化基因中,作为一种文化传统是我国作为“诗书礼仪之邦”文化教育最深沉的精神形式。在国家大力倡导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的背景下,在诗歌艺术日益小众化,媒体多元发展的现实条件下,朗诵诗是对诗歌的普及,是诗歌走向大众的一条坦途。战“疫”朗诵诗,为朗诵诗传承“诗教”传统的当下实践提供了有益启示。
中华民族历经磨难,但诗教中蕴含的人文品质与文化价值,让诗歌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兴、观、群、怨”,共同维系中华民族绵延向前。在漫长的历史中,诗教培养了中国人的诗性思维,丰富了中国人的诗意情感,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文明基因深深存在于诗歌中,通过对诗歌的朗诵、学习、创作,在让我们抵达中华文明源头的同时,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得以薪火相傳。
当下,朗诵诗传承“诗教”传统的实践一是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突破以个人为中心的诗歌情绪表达,为时代而歌,为人民而歌,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歌,这也是朗诵诗“诗教”功能的本质要求;二是要扎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沃土,扎根中国大地,萃取外来文化精华,兼容并蓄,在内容上呈现大气象,这是由朗诵诗大众化的文体特征所决定;三是在诗歌冷落的时代,朗诵诗在保持自身艺术特色的同时,要借助音乐、影视等多种艺术手段,凭借全媒体时代便捷的传播优势,吸引更多的受众,讲好中国人民奋斗圆梦的故事。
参考文献:
[1]李光荣.何为全新的诗?——闻一多的朗诵诗理论试探[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05).
[2]郑玄注,孔颖达正义,吕友仁整理,礼记正义[M].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8年,第1903页.
作者简介:
王飞(1985-)男,汉族,陕西米脂人,助教,文学硕士,主要从事语文教育及审美文化研究。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