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家之间
◎ 孙晓玲
我在娘家是老闺女,在婆家却要做大嫂,这个角色的转换究竟是怎样完成的,连我自己也说不清楚,但父母亲“人都有双重父母”的家教,肯定起了作用。
平日,我对父亲说起婆婆的三个儿子对她很孝顺,父亲马上说:“他们知道当母亲的不容易。”正是由于父亲对亲家母非常尊重,身教重于言教,使我对婆婆从不敢怠慢。
每逢节假日,我们一家四口总会穿戴整齐,先上父亲那里去看看。父亲知道我们还要去婆婆处,常对外孙女说:“代我向你奶奶问好!”父亲送给我婆婆一套五本的《孙犁文集》、一套三本的《梁实秋文集》,还送过一个日本瓷花瓶。
每次我们到婆婆那里,婆婆都特别高兴,像招待远来的客人一样为我们下厨添菜,还不忘问我:“孩子的姥爷可好?”有一次,我们带去一盒父亲捎给她的糖,她非常感动地对我说:“人家那么大一个人物,还惦记着我这个老太婆,叫我怎么担待得起呀!”她每次在报纸上看到父亲的文章都仔细阅读,见到我时便说:“孩子的姥爷又写文章了,身体可好?”
婆婆生病住院时,家人一直守护在身边,而我变着花样做了一个多月的饭菜,让家人送到医院以尽孝心。婆婆常夸我家教好,说:“大夫都说我不像80岁的人,我说那是因为我有三个好儿子,更有三个好儿媳。”
1996年,婆婆病逝。婆婆去世的那天下午,我们夫妻俩去了一趟父亲的住处。父亲正重病卧床,我们考虑再三,还是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他老人家。
父亲在旧木床上躺着,盖着一床薄棉被。我站在床头,极力保持平静,对父亲说道:“爸爸,我婆婆殁了。”
看见我们臂上的黑纱,父亲愣了一下,颤巍巍地从床上起身,趿拉着放在地上的青布鞋站到我爱人面前,叫了一声他的名字:“我很难过,我向你表示最真挚的慰问。”又看了看我,声音颤抖着说:“这么多年,小玲的婆婆待她那么好,就像是小玲的亲生母亲一样……”他声音哽咽,眼睛里闪着泪光。虽然只是短短两句话,却给了我们极大的安慰,一股暖流顿时涌遍全身。尤其是他提到了我的亡母,更令我百感交集。
多少年来,我总是这样安慰自己:别看我们的孩子没有姥姥,可有一个多么好的姥爷。多少年来,我总能看到这样的情景:翁婿和谐,岳丈待女婿视如半子,女婿待老泰山亦如亲父。
那一刻,我和爱人心中充满了感动,我俩极力忍住热泪,忙扶父亲坐到藤椅上。
第二天早晨,哥哥和嫂子赶去吊唁我婆婆,我想这代表了父亲一份浓浓的情意吧!
(摘自《布衣:我的父亲孙犁》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图 /Sofia Bonati)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