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中历史选择题是部分学生心中的一道坎,因为其考察形式变化多端。且在大部分情况下一道选择题中所涉及的知识点丰富,这都给学生做题增加了难度,有时学生还会出现无法应对的现象。而利用因果关系对于历史选择题进行解答相对来说会帮助学生来解题。而本文将从“审题目并正确理解有关概念”“分析题目中知识点根本原因”“明确选项与题目之间的关系”这三个方面来阐述如何使用因果关系来解答历史选择题。
关键词:高中历史;因果关系;选择题解题
高中的历史课程重新整合了我们原有的历史知识体系,所以学生需要在原有初中的历史知识的基础之上来重新的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学习历史知识。而历史的选择题在考试测评当中占据了分数的一半左右,况且一道选择题的分数十分的高,错失一道选择题对于最后的总分成绩影响是非常大的。这也足以看出选择题在历史试卷中的重要性,有句约定俗成的话曾说“得选择题者得天下”这句话的就是源于这个道理。而利用因果关系法来解选择题是一种可以让学生的做题正确率提高的一种方法,因果关系法即是从因果角度来揭示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内在的本质联系,以此结合选项选出最佳答案。
一、审题目并正确理解有关概念
在解答选择题的时候,最基本的一点就是应该看清题目,审清题目所给的题设,了解题目中的基本概念和含义,这样对于接下来的作答起着一定的作用,因为在题目审清之后,在选择选项的时候就不需要再回头去看题目,所以教师在最开始的时候就需要培养学生细心审题的习惯。
例如,在课上分析了课文内容之后,教师可以就课后的习题来进行对于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也可以根据课外的练习题来锻炼学生的能力。
【例题1】19世纪中期,英国以"自由贸易"为旗号疯狂进行商品输出,其原因在于?
A.英国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国家
B.世界资本主义市场形成
C.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
D.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生产技术最先进
在讲解这一题时就可以在课堂中选择几分钟时间让学生先自行的进行审题,和同学分享对于这一题的看法,然后时间到了以后在抽选学生来分享自己的解题思路,然后同学分享完了之后教师给予一些评价,选出一些较好的解题方法、思路、习惯,鼓励同学之间进行学习与借鉴。这样在提高学生参与度的同时,带动了学生之间的学习合作,塑造了班级的良好风气。
二、分析题目中知识点根本原因
运用因果分析法,就要掌握一些基本历史事件的原因、意义,在掌握了这些基本的條件之后,在解答选择题的时候就可以运用。使用因果关系法,在审清题目之后下一步需要做的教师要进行问题的原因分析,而教师这时要引导学生全面的对问题进行分析,使学生懂得同时需要考虑问题的内在原因和主观原因,因为这两个原因是一个历史现象发生的最主要的因素。所以教师在分析题目的过程当中需要重点的分析这两个主要的原因,以及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自觉的在审题的时候分析问题中的主观原因与内在原因。
例如,在讲选择题的过程中,教师选择一道选择题来进行分析,如:
【例题2】“自由”“平等”之所以被资产阶级视为天赋人权,并写入《人权宣言》,其根本原因是?
A.商品经济的发展
B.反对君主专制的需要
C.反对封建等级制度的需要
D.维护私有财产的需要
通过这一道例题,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来进行分析其主观原因和内在原因,将各个小组分成两部分,一部分讨论主观原因,另一部分则讨论内在原因,最后讨论完成之后在进行分享,各组分别派一个代表来表达自己小组的看法和所分析的原因,最后教师进行补充说明,对各小组的分析进行评价,说得好的要进行鼓励,不够完整的进行补充。
三、明确选项与题目之间的关系
历史选择题还具有组合复杂的形式,其将各种的知识点混杂在了一起,给学生解题提高了一定的难度。这种组合型历史选择题考察了学生对于历史事件背景、内容、意义等等各种知识点的掌握程度,这种题目对于学生的迷惑程度较高,学生如果在做题过程当中不注意的话就会失分,所以教师在讲解这种题目的时候就要告诉学生应该要认真的对题目进行推敲,要通过比较来对选项进行比较,以此来明白选项与题目之间的联系,最后得出答案。
【例题3】按因果关系排列以下内容:
①天京变乱
②清军重建江北、江南大营
③太平天国出现“国中无人”、“朝中无将”
④太平天国领导人腐朽思想日益增长
A.①③②④B②④①③C.①②③④D.④①③②
根据这个题目来为学生讲解复杂的历史选择题进行,这一道题在题目中没有明确的告诉学生是考查天京事变的内容,但是认真审题和熟悉课本知识点的同学应该可以看出这道题目所要考查的知识点,而教师这是就需要一步步的带领那些不知道这一题所考查的知识点的同学来引导其对这个题目进行剖析,最后使学生明白题目所要考查的知识点,然后再带领学生对选项进行分析,得出选项与题目之间的联系,这样就可以得出比较准确的题目结果。
参考文献:
[1]林彩英.新课标下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历史素养的培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
[2]陈福山.高中学生历史思维障碍的教学突破[J].历史教学问题,2015(6).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