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让书声琅琅响彻校园

时间:2023/11/9 作者: 散文百家·下旬刊 热度: 14990
钟小龙

  摘 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诌”——是人人都知道的名言;“口舌成疮”—— 则是白居易大成的见证; “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 则是韩愈始成大家的佐证。悦耳动听的琅琅读书声——则更应是校园里最美的晨曲。

  关键词:朗读;兴趣;语言;课文内容;思维能力;情操

  记得张定远先生在强调朗读的重要性时曾指出,朗读,是语文学科最重要的特性,是语文教学不可缺少的环节。不读,学生就无法熟悉文章,感悟文章,理解文章。不读,就不是语文课了。可见,教师在课堂上的范读和对学生进行朗读的指导,必须给予高度的重视,一定要认真对待。

  一、朗读——有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

  大家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其实,朗读课文是很受学生喜爱的一个教学环节,特别是对于有着浓厚感情或是能进行分角色朗读的文章,学生尤其喜欢。想一想,当抑扬顿挫的朗读给人以悦耳的享受时,你不会会心地微笑吗?当声情并茂的朗读将人带入身临其境的意境时,你不会心生感动吗?当富有韵律的朗读撞击人的心灵时,你会无动于衷吗?有哪个学生不产生尝试一番的念头?进而激发其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

  比如课文《唐雎不辱使命》讲的是唐雎与秦王针锋相对,据理力争,维护国家利益的故事。整篇课文就是人物之间的对话。教学时,我就让学生通过分角色朗读课文,在朗读的过程中体会人物的性格特征。学生纷纷举手,争取角色朗读,热情高涨。通过朗读,很容易就体会到秦王的阴险狡诈和唐雎的不畏强权性格特征。整篇文章的內容我只是稍作点拨,学生就心领神会了。整堂课都是学生朗读的声音。实践证明,这样的课上下来,课堂气氛活跃,更重要的是,学生对于语文课的学习充满了兴趣,都期待着下次语文课的到来。

  二、朗读——有助于学生语言的发展

  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基本任务就是发展学生的语言。朗读对学生的刺激强度,远远超过学生默读和教师讲解等方式。朗读,不但能读准字音,大声朗读,抑扬顿挫,还能读出语感,体会词语的妙用。

  郑愁予的《雨说——为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而歌》,我就让学生进行反复地大声地朗读,充分感知课文准确地用词、生动的造句、巧妙的布局,进而对文章内容产生真切地感受;同时去感知诗人的爱心和亲切,并将这份感情自然而然地浸润到学生的内心深处,从而激起学生情感共鸣。这样,学生在“润物无声”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和熏陶,在不经意中提高了运用语言文字的水平。长久下来,无论是口头表达还是写文章,都会受益匪浅。

  三、朗读——有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也就是说,读多了,自然也就领悟了作者之意。当我们学习一篇文章,一首诗歌或一个精彩的片段时,一开始并不能够理解其含义或感受其文笔的精彩,但是只要它们时常浮现于学生的脑际,成诵于嘴边,就自然会与他们的生活经验,个人想象联系起来,从而产生灵感。

  比如我在教学《望江南(梳洗罢)》这首词时,先指导学生节奏分明、音韵优美地去读。让学生通过朗读体会词中的主人公——一个思妇形象的淋漓尽致的描写,从词中“梳洗”,“独”,“过尽”,“皆”,“斜晖”,“肠断”体会妇人对心上人的无尽思念之情。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就以诵读为主。学生读着这首词,许多学生,尤其是那些留守孩读着这首诗,十分难过,仿佛写的就是他们自己。我知道,他们对这首词有更加深切的感受。所以说,朗读能让学生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更好地领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四、朗读——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中学的语文教材,大部分语言优美生动,蕴含的内容比较丰富,具有极佳的意境美,而这美常常是无法用语言形容的,正所谓“可意会而不可言传”。这意境美常常是需要借助想象实现的。所以,在教学法,就更应以朗读代替讲解。

  比如,朗读杜甫的《春夜喜雨》,就会产生春雨细密,悄然润物,诗人喜不自禁的联想;朗读毛泽东的《沁园春雪》,就会使人联想到辽阔无边、无限美好的北国雪天风光图;而朱自清的《春》,文章描绘了五幅图画——春草图、春风图、春花图、春雨图和迎春图,朗读时,能将学生带入“春”的美境之中,并在学生的想象中,为意境增添更加丰富的色彩和内容。所以反复朗读,文章中的意境感就会越明显、越强烈,学生的想象力就会越丰富。

  五、朗读——有助于学生陶冶情操,领悟做人的道理

  声情并茂的朗读有助于感情的抒发与宣泄,从而激发读者与听者的情感美。《白杨礼赞》,作者由衷赞美了白杨树,从白杨树的外形到内在精神,再到抗日军民的精神和意志,感情层层深入,逐步推向高潮。反复朗读,自然会激发学生对白杨树、对英勇的抗日军民的钦佩、热爱与赞美之情。

  《出师表》,作者运用了叙述、议论和抒情的表达方式,反复朗读,自然会使读者、听者的情感达到高潮,从而激起人们对诸葛亮的赞美之情。声情并茂的朗读有助于体会文章蕴涵的哲理和做人的道理。

  朗读文天祥的《正气歌》,会知道浩然正气的可敬;朗读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会知道朋友情谊的深厚;朗读朱自清的《背影》,会知道父爱的伟大;朗读老舍的《我的母亲》,会知道母爱的深沉……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诌”,是人人都知道的名言;白居易则是读书以至“口舌成疮”方有大成;韩愈则是“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始成大家。而现在,悦耳动听的琅琅读书声则应是校园里最美的晨曲。当然,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需要我们语文教师在课内教学,课外活动中重视朗读,发挥朗读的作用,有目的地,有重点地加强朗读训练,使学生真正在朗读!

  参考文献:

  [1]劳凯声.教育学[M].天津: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