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读写能力是学习和工作重要条件,必须着力培养。”因此,抓住阅读和写作这两个最重要的语文素养,也就抓住了语文教学的主要环节,随文练笔正好把阅读训练和写作训练有机结合起来。
一、创设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练笔,引领学生从读学写,以写促读
1.仿句式练笔。
片断的描写,是作文的一个重点。要想写好片断,可以从仿笔起步。教材中有许多优秀片断用了特殊句式,教学时学生完全可以仿写。
如《火烧云》一文,用了“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还有……”的句式,赞美火烧云颜色的变化,我们可要求学生去读读写火烧云形状的变化句子,而后进行仿写,有学生是这样仿写的: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像飞翔的小鸟,一会儿像活泼的小猫,一会儿仿佛奔驰的骏马,一会儿仿佛威武的狮子。盛开的花朵、游动的小鱼、叫鸣的公鸡,这些形状天空都有,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形状。
教师在阅读训练中要善于挖掘教材因素,精心选择读写结合点,指导学生练笔。再如一位教师引导学习《富饶的西沙群岛》中写鱼的优美词句之后,设计了这样的小练笔:想象一下,贝壳会有哪些颜色,哪些种类,哪些形状呢,用上“有的像……;有的像……;还有的像……”来介绍一下,让我们更加喜欢这些贝壳好吗,在想象中学生动笔写下:海滩上有许多美丽的贝壳,大的,小的,颜色不一,形状多样,有的像翠绿的草帽,有的像明亮的眼睛,还有的像池塘里青青的菱角,真是千奇百怪,无所不有……
2.仿构段练笔。
教材中的许多课文,其实是学生习作的蓝本,它们的构段方法和语言表达各不相同。教师要充当有心人,引导学生分析,理解各类文章的构段和表达方法,找出规律,进行形式多样的写段训练。把教落实到“写”上,分析文章的思路、结构安排、材料的取舍,借此训练学生构思成文。
如学习了《少年闰土》课文中人物的外貌描写,指导抓特点的方法,可让学生写一写班上同学的外貌,猜猜他是谁。通过这样一次的读写结合,许多学生还不能完全掌握这样的介绍方式,需要在以后的阅读教学中不断加强巩固。但是坚持这样的训练,持之以衡,久而久之,学生在介绍事物方面自然而然会有很大的进步。
3.仿表达方式练笔。
如四年级上册的《猫》这篇课文,老舍先生把猫的形象写得栩栩如生,可亲可爱,呼之欲出。把小猫的淘气可爱,大猫的性格古怪表现得淋漓尽致。通过阅读,既要引导学生理解内容,体会感情,又应使学生领悟和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具体包括:领悟遣词造句的准确;体会语句的具体形象;进行表达方法的迁移运用,并将方法“融化在自己的文章里”。
二、文本补白——补出孩子灵动的火花
教学《钓鱼的启示》时,当了解到爸爸要求“我”把刚钓到的大鲈鱼放了的时候,“我”先急切地问,再大声地争辩,最后无奈的乞求,依依不舍地把鱼放回了湖里。这时,我适当地插入说:“如果你就是文中的作者,你遇到这样的情况时,你的心理会怎样想,会怎样做,请把你的感受写一写。”这样的一个练习处在特定的情境中,内容又与课文紧密相连,故学生容易接受。进行这样的小练笔,不仅对学生全面、完整地把握课文内容有推动作用,披文入情更有重要意义,从而,训练了学生的写作技能。
如在教学《再见了,亲人》时,文中着重写了朝鲜人民为志愿军战士所作出的贡献,为了学生更形象地感受中朝两国人民的深情厚谊,在课前让学生充分阅读抗美援朝时期的有关资料后,引导学生想“大娘想起……”、“小金花想起……”、“大嫂想起……”从而把志愿军为朝鲜人民所作的贡献都补充进去了,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三、真情表达——情到深处,写心动的一霎那
语文教材中的一篇篇课文都是因“情”而作,字字句句都浸透着作者的“情”,流动着作者的“情”。教师根据写作目的,为学生提供一个有益的启示、一个激发灵感唤起写作冲动的具体情境,使他们通过实际的体验,唤起兴趣,自然就有话可说。因此,教师要善于抓住这个情感交融的好时机进行练笔,找出能深化文本的“情感点”,精心设计写的话题,让学生有话可写,有情可抒。
四、想象续写——展开想象的翅膀,写后续故事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很多课文不仅情节生动,而且故事性很强,学生学到结尾總是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受,而很多课文的故事情节的多样性给读者留下想象的余地。学生或延伸情节,或补充结局,对深化理解原文,培养发散思维和创造思维能力颇有益处。
比如《地震中父与子》中有这样一段话:“我告诉同学们不要害怕,说只要我爸爸活着就一定会来救我,也能救大家。因为你说过,不论发生什么,你总会和我在一起~”我们读后从中明显地感受到身处逆境中的儿子阿曼达也同样有着坚定的信念,他的确和他的父亲一样了不起。因此,教师可利用这段文字以《逆境中的儿子》为题指导学生写课堂练笔,要求学生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心理活动等展开想象,来描写阿曼达在逆境中的坚强,以照应课文后的“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
实践证明,故事性强,可续性强的课文让学生喜欢想象,而趣味性的练笔,学生也“乐”写,“愿”写。这样极大地增强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运用,这种小练笔的巧妙进行,大大提高了阅读教学中写的密度,从而也极大提高了语言文字训练的强度。
只要我们留给学生更多的思考时间,让孩子同文本真真切切地畅谈,寻觅一个最佳的结合点进行练笔。随文练笔,让他们与作者息息相通,遥相呼应的对白,是从容地记录自己思想的轨迹,审视揣摩自己的体验与理解、创造和延伸。让课堂小练笔成为语文课堂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