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情感教育”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在语文教学中知识点的传授,基础的积累一直是大部分老师语文教学的重点,在古诗词教学中,必须注重对学生的情感教育,从而提升学生感受、鉴赏与创造能力。
关键词:古诗词教学;情感教学;培养策略
“情感教学”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中的一个重要方面。然而,在语文教学中知识点的传授,基础的积累一直是大部分老师语文教学的重点,忽略了对于学生“感受情感”能力的提升。
本文尝试探究“情感教学”在古诗词教学中的定位,力图在理论与实践的综合作用下提升学生感受古诗词中情感的方法。
一、在倾听中感知
我们知道,汉语可以说是世界上极具抑扬顿挫之美的语言。而古人创造的古诗词也是力求音韵和谐的,而且很多诗词都是可以和乐而歌的。音乐能在教学中起到渲染氛围的作用。而古诗词本来就是可以依托音乐而咏而诵的,因此,美妙的旋律可以为学生创造想象的空间,营设良好的氛围。
如在教学《钱塘湖春行》时,学生们已被诗人描绘的画面所陶醉,在倾听配乐、吟诵过程中,他们仿佛穿越了时空,似乎也感同身受般被初春的钱塘江美景所感染,产生流连忘返之感。由此可见,学生在聆听的过程中被诗歌的艺术之美深深地打动了。
二、在品读中感受
《三国志》曾记载“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而义自见。”由此可见诵读的重要性。古诗教学是一种情感接受活动。古诗词创作的时间距离今天比较遥远。初学诗词时,学生会觉得理解起来有困难。因此在古詩词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多读,通过各种形式读,进而引导学生在诵读中体会诗人的感情。
例如学习杜甫的《旅夜书怀》时,通过反复吟咏,学生能感受到诗人携妻带子离开家乡,乘船东下的疲惫和漂泊的凄凉之情。
古典诗词中有李白“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自信满满,有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心忧苍生,还有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苦苦探求……只有通过反复诵读这些优美的诗句,细细品味,学生才能真正体会诗词之情,从而得到情感上的熏陶。
三、在想象中理解
诗歌的解读虽与艺术鉴赏有着同形同构的关系,但它自身有其独立的感知特性。在艺术鉴赏中,如果没有达到受众情感上的共鸣,那么古诗词教学就没有达到最优的效果。因此,关注意蕴的具体内涵,唤醒感受主体的情感共鸣,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诗人之所感,悟诗人之所悟,是古诗词教学的重难点。北大中文系温儒敏教授曾大声疾呼:“语文课堂承担着教会学生理解世界、表达自我的使命,更是与逻辑密不可分。”事实上,古诗词从内容主题到写作形式都与学生的生活有着不小的距离,这也为他们思维的发展和提升提供了较大的空间。
所以,让学生们展开联想与想象的翅膀,在诗人所创设的情境中自由驰骋,这才是真正能让他们感悟诗词之情的手段。我们在教学中应该最大限度地为学生提供自己去想象的空间,让他们自己去感知、去探索,并在此过程中去感诗人之所感,体会诗人的心声。
四、在模仿中创造
有人说:“人具有一种欣赏美和创造美的深刻而强烈的需要。”而事实上,每个人都有感知、创造的需求,当学生们经过倾听、品读、想象等环节的铺垫后,他们应该都会产生较为强烈的创作、表达欲望,而最简单的创作就是从模仿开始的。因此,在古诗词的教学过程中,加入适当的仿写训练,可以更加深化学生的情感体验。
比如,在学习了李清照的《如梦令》后,学生对于自问自答的写作手法应该会有较为深刻的印象。一名学生在一篇关于白洋淀的变化的习作中哟这样的描述:“曾经的白洋淀,如今已旧貌换新颜。知否?知否?已是小草青青,荷香幽幽。”在这段文字描写中,该学生运用了自问自答的形式将白洋淀的变化写得如此清新淡雅,给人以美的享受的同时,也传达出了他心中的自豪之情。
五、在生活中升华
虽然古诗词离学生的距离较远,但在现实生活中仍是有较强的应用性的。只要加强古诗词教学与学生生活之间的联系,就一定可以增进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激发他们更真切的情感体验。
老师们在古诗词的教学过程中,决不能只把学生的思维禁锢在课堂上,应该给学生创设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学习氛围以及情感体验。如走出教室,走进大自然,让他们亲身去经历“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的初春美景,让他们去领悟“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
六、结束语
对于初中语文中的古诗词的情感教学还有很多有待考量的细节,由此我们可知,古诗词的教学对于初中语文教学的质量有非常大的影响,重视初中古诗词教学已是必然。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我们更应该创新初中古诗词的教学方式,改变教学观念,提高其教学质量,这对于提高初中语文教育质量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古诗词教学是一项浩大而艰巨的工程,需要老师引领学生调动所有的感观去感知、体悟、创造,提升学生感悟其情的能力。
注:本文系保定市教育科学研究“十三五”规划课题“初中古诗词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培养的策略研究”(课题号:191053)系列成果之一。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