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我们都知道语文是学生在学习期间十分重要的一门学科,学好语文可以帮助学生开拓眼界,也能增强比如创造力和创新力这样的综合素质。而针对不同阶段的学生,我们的语文教学内容是有差异的。在小学阶段我们的课文中会出现许多的童话故事,以此来帮助学生了解东西方文化,提升学生的语文水平。在本篇文章中,笔者就将简单介绍有关于童话故事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策略
童话故事以东西方文化为基础,展示了特定的时代特征,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同时,童话故事中蕴含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是很丰富的,符合小学阶段学生的读书需求。因此无论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都会选择在学生语言学习的初级阶段为学生选择童话作为阅读和学习的对象。那么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采取哪些措施帮助学生更好的进行理解和学习童话故事呢?接下来笔者将进行简单的介绍。
一、减少选文的修改
考虑到小学生的理解水平有限,我们在小学阶段为学生选择的童话故事一般都是简单易懂的,这一类的童话篇幅比较长,有些甚至长达一万字,可想而知我们无法为学生展示全部的故事内容。
为了适应教学,我们会选择对故事进行内容的删减和修改,这时我们就需要注意不能对故事进行过多的删减以及内涵的改变。对于那些较长的童话故事,我们可以根据故事情节的发展将其分成两篇课文为学生解读。同时我们也可以选择童话中比较精彩的几个选段,重现编排成一篇新的课文,精彩的选段可以打动小学生,激发出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更新教学方法
在童话教学中我们可以采取多种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其中比较重要的方法就是读童话和写童话。
读童话可以让学生深入到故事里去,帮助学生理解童话的故事内涵。在读童话的时候,学生需要口、眼、耳、脑并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语言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比如在教学《两只小狮子》这篇童话的时候,我们可以抓住“懒洋洋地晒太阳”和“慢吞吞地说”这样的语句,让学生联系实际进行联想:小狮子到底是怎样的姿势?又在想些什么?只有可以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想法,并结合自己的想法再次感悟课文,这样学生对课文的印象会更加深刻。
当下小学生有着这样一个问题,那就是难以动笔,学生在写作的时候常常感觉没有素材可以运用。童话故事是学生的启蒙读物,学生阅读的童话故事是相当多的,学生可以将童话故事作为灵感的来源,也可以当成写作的模仿对象。同时小学生的想象力较强,在理解事物的时候常会以自己的想象为主,而童话可以包容学生的想象。童话故事可以帮助学生真正的做到“我手写我心”,解决小学生写作困难的问题。
三、提高教师素养
教师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教师本身的素养对学生的学习和理解具有着重大的影响,面对童话教学的时候也是这样。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大多依靠自己的能力去完成教学任务,却没有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去。要想增强学生的课堂参与感,教师就需要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对童话的知识需要有进一步的认识和掌握。因此教师在参与日常的教学工作之外还需要了解童话教育学、心理学、儿童文学的相关知识,从心理学的角度去分析、感悟童话内容,并且根据小学生的身心状况来安排童话教学的内容。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还需要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以提高教学的效果,同时还要思考采取怎样的方式吸引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
比如在教学《乌鸦喝水》这篇课文的时候,因为故事内容是一只乌鸦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喝到水的故事,所以教师在开始教学的时候可以准备故事中用到的水、石头、海绵、沙子等道具,让学生直观的看到乌鸦运用石子喝水的过程。同时教师还可以借此让学生开动大脑,思考还可以采取哪些其他的方法喝到杯子里的水,并通过实验得出结论。经过实际的教学,学生可以对课文有更深刻的印象,开拓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四、确保学生主体地位
根据新课标的教学要求,我们需要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出有利的空间和环境,减少学生在学习中的束缚。但是受到长期的的传统教学的影响,教师在教学的时候会自己为主,极少考虑学生在学习时的想法。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的时候需要不断转变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思想,将学生转为教学的主体。站在学生的角度上讲解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快乐的去学习童话故事,这是教师需要在教学中做到的。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童话故事是学生学习语文时的启蒙读物,也是在小学阶段接触比较多的教学内容,对于激发和培养小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都有着极大的帮助。教师在教学的时候需要不断转变自己的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童话故事是美好的,学生可以通过童话故事掌握不同时代的知识,开拓自己的视野,让学生可以在学习童话的过程中拓展思维,提升自己的语文水平。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斷推动童话故事的教育,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
参考文献:
[1]张宇锋;胡送珍;谢晋凤;曾海生;黄丽琴;马艳萍;. 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研究[C]// 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科研成果集(第十四卷). 0.
[2]沈黎红. 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的策略[J]. 教育实践与研究, 20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