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学校教育要实现促进学生全面的发展离不开学校和家庭的密切配合,学校在教育中不难发现:问题学生的背后会有个问题家庭。本文阐述学校可尝试家校沟通新模式——家庭训练营,从积极心理学角度分析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行为习惯和非智力因素的积极特征,通过设计游戏活动,促使家长在家庭互助辅导模式下帮助孩子更好成长。
关键词:家庭训练营;家庭互助
学校教育要实现促进学生“和谐的全面的发展”离不开“两个教育者”——学校和家庭的密切联系和协调一致的配合。笔者在长期开展家庭教育的实践中发现,问题学生的背后一定有个问题家庭,问题家庭都指向一个根本:“关系”的破裂,或为夫妻关系、或为婆媳关系、或隔代教育……因此,学校可以尝试通过心理专业知识和亲子游戏任务来组建家庭培训活动——家庭训练营,实践证明活动有实效性,亲子关系明显改善,孩子行为有了一定改善。
一、基于积极心理学的创新内容
1998年美国心理学会主席马丁·塞利格曼教授提出要推广积极心理学,积极心理学因其强大的实用性和适用性,而积极教育是将积极心理学应用在教育领域的实践结果。依据积极教育的核心模型,可以确立学校家庭训练营的活动目标是:通过主题活动提升家长和孩子的身心健康调节系统和品格优势培育系统。家庭训练营活动可从六大主题内容出发,其依据和技术可简单陈述如下:
主题一:积极关系。运用宽恕理论和回应方式理论等;培训时采取团体辅导、感恩行动、解决人际冲突七步法、回应技术等落实内容。
主题二:积极情绪。运用情绪调节理论、韧性理论、情绪ABC模型等;在培训过程会采取感恩三件事、感恩日记、慈爱冥想等方法帮助家长建立积极情绪。
主题三:积极自我。运用自尊理论、自我效能理论、自我接纳理论;采取自我关爱、成功体验等方式让家长和孩子获得积极自我的认可。
主题四:积极投入。运用福流理论、自我决定理论;培训时注重深化学习兴趣、提升教师家长的自主支持等。
主题五:积极意义。运用意义理论;在培训中进行榜样学习、发现和追逐梦想等训练。
主题六:积极成就。运用坚毅理论、思维模式理论、脑神经可塑性理论等;培训时进行坚毅行为强化技术、习得性乐观、成长性思维训练等。
积极教育不仅关注学生的传统学业技能,还致力于培育他们健全的人格品质。我们的训练营通过培训,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育儿观、改善家庭关系,从而让孩子塑造良好的性格,养成良好的习惯。
二、基于教育对象的创新模式
在教育实践中,常常听到家长心声:我们知道家庭教育很重要,但真不知道怎么去教孩子。有的家长有一定的教育自觉性,但缺乏足够的教育理性,通过问卷调查可知:85%的家长存在各种家庭教育的困惑,并有90%和88%的家长希望得到更多家教方法的指导和其他家长的经验交流,而家庭互助小组恰恰满足了家长学习的这方面需求。家庭训练营采用的是讲座和家庭互助小组辅导两种模式。
1.主题讲座。训练营每期定一个主题内容,持续三周,每周一次,每次1.5小时。第一次的活动都会以讲座形式进行,依据主题内容将活动目的、目标、理论知识和操作模式告知家长,与家长建立“关系”,增进彼此的了解与信任。以“积极情绪”为例,讲座内容分三个提纲:积极情绪的力量;塑造积极情绪;悦纳消极情绪。通过三步学习后,家长既能提高认识,又能掌握获得积极情绪的具体方法,为接下来深入训练营项目奠定了基础。
2.家庭小组互助辅导模式。家庭训练营的第二、三次活动都按“家庭小组互助辅导”的模式进行,主要有以下过程:
(1)准备场地、接待家长,提前分工好。讲师团教师对助教老师培训:是观察员的角色,不要过多参与家长讨论,不能主导讨论,对偏题的小组做适当引导。
(2)活动开始,讲师首先跟家长聊天,让家长放松。提出训练营的要求:保密原则、按时参与等,与家长签订一份保密协议。分成三组,每组四位家长和一位助教老师。
(3)依据每期主题,组织家长讨论不同问题,比如“积极关系”主题中,可以让家长讨论:你在和孩子相处过程中最让你头疼的几个问题(现象)是什么。此环节家长先不讨论解决办法,助教做出引导:先写下共性问题,再由每组一位家长说出问题的焦点。讲师整合家长谈到的问题,分析现象背后所隐藏的冰山下的心理原因及解决问题的对策。
(4)在讨论和分析后,会布置家庭作业并做好记录表。
有专家在家庭互助小组活动上进行了相关的实践和研究,他们有的把活动称为“合作家庭”或“家庭互助苑”等,对小组活动的目标、内容、途径和原则上进行了探讨,总结提炼了指导家长开展活动的策略。这些研究都表明家庭互助小组活动有很强的可行性。
三、基于学校教育的运作程式
我们组建家庭训练营需要循序渐进,每一期需要历时一个月,只要按照运作程式操作,学校开展此项活动并不难。具体程式为:
第一,发出“家长邀请函”,将活动名称、目的,活动内容,活动地点和时间等交代清楚,并附上二维码,让有兴趣的家长扫码进群。
第二,集中班主任,说明招募的目的、要求,请班主任在家长群里发动,人数不限,但要有针对性地私聊孩子行为有偏差的家长,耐心说明活动目的,鼓励家长参与。
第三,在当天全体家长会上进行一场讲座,发出“调查表”,一是孩子行为列表,让家长判断自己孩子是否符合上述情况;二是询问家长是否愿意参加训练营,改善孩子行为;三是询问是否父母双方都愿意参加;四是询问家长对培训时长、次數的要求。
每期的第四周将对所有记录表进行分析,与班主任座谈,了解训练营孩子的成长情况,将前三周记录表中家长的反馈意见和学校的观察情况,及时向班主任反馈,并要求班主任持续跟踪家长与学生。最后学校综合素材,总结经验,为下一期训练营的开展做好准备。
参考文献:
[1]申瑞芝.家校合作培养合格人才[J].北京教育(普教版).2002年06期
[2]顾志刚.论新时期家校合作的策略取向[J].班主任.2005年04期
(此成果是广州市中小学德育研究“十三五”规划课题“基于家校沟通的家长课程的建构与实践研究”立项编号是17A07)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