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在2003年的时候就已经广泛的开展了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一批又一批珍贵的非遗项目得到了抢救、保护与传承。目前,全国各地将非遗这种特殊的文化遗产通过非遗传承进校园的形式引进学校、课堂进行着保护和传承,从而引导青少年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知水平和保护意识。推进非遗进校园从娃娃抓起,增强民族凝聚力是守望民族根脉的具体路径。
一、承德市文化遗产资源丰富,有利推进非遗进校园活动开展
承德历史悠久是红山文化的发祥地之一,位于河北省东北部,有着“一市连五省(市)”的特殊区位优势, 总人口364万, 少数民族人口占40%;满族、回族和蒙古族人口较多。因此,2000多年的悠久历史孕育了无比灿烂的文化,故其境内积淀了丰厚的历史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目前承德市开展民俗、民间文化进校园的工作已有几年时间。社会普遍反映非遗进校园不但丰富了学生们书本上学不到的文化知识,传播了传统艺术的价值观,推进了历史的认同感。对培养历史文化传承新人、丰富校园文化具有很好的成效和作用,是今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有效途径之一。我市已将多个国家、省、市级非遗项目植入非遗进校园传承工作中并打造成为重点项目。
一是承德市区范围内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承德清音会》已经在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建立了传承基地,以学校为依托挖掘整理,组织老艺人进校示范教学,传承了特色地方传统音乐。
二是平泉市范围内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契丹始祖传说》、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平泉的传说》等民间传说,在当地中小学以作为课外读物被广泛传播,引发了广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增进了学生对民风、民俗、民生与民间历史文化的认知。三是、丰宁满族自治县范围内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丰宁满族剪纸》为依托,相继走进中小学校开展民族文化进校园,培养了一大批剪纸爱好者和传承人。
事实证明,要想在学校、在青少年中推进非遗传承工作基本上是没有什么难度,学生们反而更能够接受传统的非遗文化。尤其是中小学以及更大一些的学生群体,只要把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个东西当成一种娱乐,让孩子们在学习过程中既能娱乐又能体验,不断培养兴趣爱好,接受传承的过程传承也就变得容易多了。
二、开展“非遗进校园”过程中遇到的障碍与问题
我們都说学校是将学生从家庭引向社会的一个桥梁和纽带,学校教育是社会成员实现社会化的主要途径。可是,在目前的状况看非遗进校园这项工作仍面临一些障碍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在当今信息化时代高速发展下不少学校还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以及保护的内容、保护的价值认识不清,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的作用和意义认知不足,由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尚未纳入应试课题,也没有被编入教育计划,导致无章可循、无的放矢。学校方面责任感、主动性缺失、缺少计划、缺少组织、缺少机制、缺少管理、号召力和保障力明显不足。
第二、由于非遗进校园相关的非遗项目内容资料在选择、确认方面比较滞后,致使非遗教材及相关书籍资料缺失的现象比较严重。
第三、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机构存在着重挖掘、轻保护、重申报、轻传承的现象,只注重文化部门的单方面保护工作,忽略了与社会组织、教育机构和学校之间的关系,造成这几者之间尚未形成共识与合作力,使非遗进校园这项工作难以开展实施。
第四、非遗进校园活动过于形式化,致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内容掌握的不够准确、元素失真,根本达不到真正意义上的传承。
第五、非遗进校园应该遵守三融入的原则,即融入办学思想、融入校园文化、融入教育教学活动。只有做到“三融入”,采取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方式,非遗传承才不会成为一种形式,而是实实在在的传承下去。
三、关于“非遗进校园”工作的思考与建议
随着京津冀一体化建设的提速,承德市位于京津冀核心地带的区位优势进一步显现。因此,就非遗文化进校园这一课题我有以下几点思考与建议。
第一、非遗进校园活动的推进可以促进教育、文化、旅游三者的紧密结合,充分利用三者之间的关系搭建起一个丰富的“非遗”教育传承活动的载体或平台。我们可以和文化旅游企业建立起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传承的校外基地,我们的传承队伍也可以走进社区、走进街道、乡镇开展民族文化展演活动,构成一个由学校到景区、到社区、到乡镇的传承推广的平台,向更多的人去宣传传统非遗文化,普及非遗知识。
第二、在中小学校推进非遗进校园活动, 不仅是文化传承的需要、更是教育发展改革的需要。开展非遗教育传承工作,有利于推进校园文化建设,进一步深化课程的改革推进素质教育工作的进行,进一步提升办学品味和打造办学特色。因此,非遗进校园是一项一举多得双丰收的好事。
第三、以学校办学为特色在全市重点院校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学校。使“非遗”传承工作更有质量、更有成效,让非遗传承与职业院校教学相融合,拓展民族文化的传承。同时,根据专业特点开设相关非遗项目的特色课程,形成专业技能培养与文化素质培养并重的人才培养模式。让更多的青少年感受到国粹精华的艺术魅力和家乡文化的底蕴、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非遗传承中的奥妙所在,让他们爱上我们的国粹并在他们的心中种下一个颗传承的小种子。
第四、各级教育机构与学校应当主动联合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职能部门,选择项目,认定内容,编辑相关的教材读物,出台相应的计划措施,创新科学的方法让非遗进校园这项活动开展的灵活多样,扎实有效。各级文化部门应积极与校园合作,积极提供相关资料以及文化服务,努力发挥其保护传承的作用,促进非遗进校园深入开展,积极培养非遗保护传承的新人才。
在非遗进校园的教育传承活动中我深切的感受到,教育的“根本”与“源泉” 就是中华五千年积淀的优秀民族文化遗产。在非遗传承中建设校园文化,将非遗传承与校园文化建设紧密融合在一起,同时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融入非遗元素,使校园文化更加有内涵、有特色、有广度、有深度更加的接地气,让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扎扎实实的扎根在学校。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