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感恩是一种文明,是一种传统美德。人有了感恩之心,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也会变得更加和谐,更加亲切。我们自身也会因为这种感恩心理的存在而变得愉快和健康起来,生命也将变得更加有意义。然而学生的感恩心具备现状并不乐观甚至令人担忧,尤其是对于小学生,小学阶段是人生受教育的起始阶段,一些行为习惯就是这个阶段养成的,这影響着孩子的一生。
关键词:感恩教育;父母;学校;情感;品质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自古以来,感恩的情怀在华夏大地代代相传。
上古时期五帝之一的舜,从小就十分孝顺父母。当时的帝尧听说舜的孝行,特将自己的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舜,以表彰他的孝心。后来尧把帝位也“禅让”给舜。
韩信少年时家中贫寒,父母双亡。常到淮水边垂钓,用鱼换饭吃。淮水边上有个为人家漂洗纱絮的老妇人,见韩信可怜,就把自己的饭菜分给他吃。天天如此,从未间断,韩信深受感动。后来,韩信官拜封侯后,始终没忘漂母的一饭之恩,派人四处寻找,最后以千金相赠。
我们的成长哪一刻能离开父母的关爱呢?生活上的自立自强是对父母最大的感恩!生活中,多体贴爸爸妈妈,多说关心的话语,为他们端上热茶、洗洗衣服、擦擦汗水、做做饭、洗洗脚、整理房间、多回家陪陪……对父母的感恩在举手投足之间!
只有首先做到感恩父母,我们才会去感恩长途路上给我们一碗水喝的大婶,才会感恩长途车上给我们让座的大哥,才会去感恩辛勤培育我们的敬爱的老师……面对曾经帮助自己的恩人,我们需要尽最大努力去回报。
感恩是一束金色的阳光,能融化冰雪,让我们学会感恩,让这束阳光照耀在我们大家的心底!人生的路既崎岖又坎坷,一不小心,栽得满身是伤。还好,一个好心人施于你一句关爱,你从此觉得不再孤单,因为同时度过人生的人还很多,你也懂得知恩图报,也学会了从此要帮助别人。正因为有人施恩,有人报恩,我们的生存空间才鸟语花香,饶有情趣。
十几年前,一个生活贫困的男孩为了积攒学费,挨家挨户推销商品。到了傍晚,很是疲惫,饥饿难耐,走投无路的他敲开一扇门,想讨杯水喝。开门的是一位漂亮的年轻女子,笑着递给了他一杯浓浓的热牛奶。男孩噙着眼泪把它喝了下去,对人生重新鼓起了勇气。许多年后,男孩成了一位著名的外科大夫。一天,一位病情严重的妇女转到他所在的医院。他顺利地为妇女做完手术,救了她的命。无意中发现,她正是多年前在他饥寒交迫时给他热牛奶的恩人!一直为昂贵手术费发愁的她,在手术费用单上看到的却是:“手术费:一杯牛奶。”
感恩是每个人一生都应掌握的生活哲学,生活中的一切美好事物都值得人们欣赏和感激,只有心怀感恩,才能做一个善良、快乐的人。感恩的对象具有明显的多样性,作为子女最应该注重的就是对父母的感恩,只有学会感恩父母,才能塑造更加高尚的品格。为了实现对中小学生的感恩教育,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准,学校必须充分利用孝文化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
首先,学校应该为学生营造一种良好的感恩环境,创建一种充满孝文化的校园环境,比如张贴宣传画报、出黑板报,组织学生进行孝文化故事比赛或者是组织学生观看电影等。这样一来,在学校就会形成一种浓厚的孝文化氛围,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可以了解到孝顺父母、感恩生活的重要意义,并充分学习通过哪些方式可以实现对父母的感恩。
其次,学校教师的个人素质应该进一步提升。教师是学生最主要的模仿对象,教师的一举一动都会被学生学习并模仿。因此,让教师担当起感恩父母的表率是非常必要的。相关教育研究者曾提出,“教师应该把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内化为自己的教育理念,为学生树立感恩的道德榜样。”因此,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尤其要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要在言语中渗透关于孝文化的相关知识,让学生意识到父母养育之恩的伟大,让他们学会感恩。同时,教师应该整合与孝文化和感恩教育相关的教育资源,在进行相关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对于其中蕴含的孝文化知识进行充分的挖掘和利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感恩观念。
为了强化对学生的感恩教育,很多学校都在不断尝试与努力,对相关的教学方式进行了不断的创新。比如,开展情景体验教学,让学生组织班会或是进行话剧表演,通过角色的表演,让学生对父母的良苦用心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也可以组织学生参加一些孝敬父母、感恩父母的相关活动,比如“给妈妈洗脚”,在活动后让学生写下自己的心得体会,这不仅加深了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感情,也使子女对父母的辛劳有了更深层次的体会。
同时,对中小学生进行感恩教育也要注重家庭环境对学生品质的影响。中小学生的心理发展尚不成熟,他们对于世界的观点大部分来自于家庭。因此,形成良好的家庭氛围对于学生的感恩情怀的塑造是非常必要的。在家庭生活中,父母应该注重对子女进行教化,要让他们了解到自己所享受的优越物质条件并非凭空而来,要让他们对父母的辛苦付出有深入的了解,让他们对父母的养育恩情充满感激。家长应该多抽出时间陪伴孩子,与孩子形成一种亲密无间并且知心交心的平等关系。
感恩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的联动。感恩教育成效如何,一方面有赖于良好的社会风气,另一方面更需要学校通过相关课程,借助丰富的社会生活案例辨析以及社会生活的实践体验,引导学生感受、体验,学会发现人间真情,知恩、报恩。通过感恩活动,培养学生拥有一颗感恩的心,从而唤醒学生对他人的爱心,学会重视、尊重和感激别人对自己的付出。
参考文献:
[1]郝振君,苏亮亮.小学生感恩教育研究综述[J].现代教育科学,2015(8)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