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百年老店

时间:2023/11/9 作者: 爱你 热度: 17699
◎ 龚显耀

  百年老店

  ◎ 龚显耀

  

  近十年来旅居京城,我发现京城的每家餐厅但凡有点名气的,就好似大江南北八大菜系什么都能做,一上桌就是七大件八大盘,生怕桌子摆不满,当年在台南可不是这样。

  在台南外出吃饭不流行吃大餐,都是找个小摊进去吃一道小吃,吃完了点点头拍拍屁股出门,往下一家再吃一道小吃,一个晚上走上三五家小摊也就对付着过去了。这些小摊日复一日撑下来就成了百年老店。

  我高中时有一位同学,他是台湾万川包子铺的少东家,祖上是同治十年(1871年)开的包子铺,就这么传下来。一个牌子在一个家族里代代相传下来,卖担仔面的,卖包子的,做虾卷的,做香肠的,他们各自只专注地做一样,百年传承就只做那么一样,这是一个很有特色的文化。

  到了现在,这些百年老店已经开始有连锁店了,也卖别的东西,但是他们都保持台南人的一个习惯,比如卖虾卷,就要标明是谁家的虾卷,卖可以,但要标明对方的名称。

  有一次,我带老婆回台北,去百货中心星光天地坐电梯,有四五个二十出头的年轻人突然挤进来,在那儿聊天,说:“我们快赶火车去台南吃那个小吃。”那是台北晚上八点多,我猜想他们或许是几个人聚了个餐,然后坐火车去台南,到台南就赶得上吃小吃。很多台南小吃是定点开的,时间不到不开门。

  台南人在吃的方面极其固执,除了味道百年不变外,连蘸料也讲究得很,吃猪脚要配蒜蓉酱,吃肉粽得配甜辣酱,吃虾卷需上芥末油膏,吃西瓜得撒细盐,吃菠萝得抹点梅子粉,吃番石榴得蘸甘草盐。去水果店叫盘西红柿切片,一定得附上一碟以酱油膏、白砂糖、老姜末、甘草粉调和成的蘸料。

  这些零零碎碎累积起来,就是“传统”两字,文化就是靠这些传统才能串联起上下数百年。

  (摘自《我在宝岛长大》九州出版社 图/廖新生)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