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拒绝“财务自由”

时间:2023/11/9 作者: 爱你 热度: 14062
◎ 崔鹏

  拒绝“财务自由”

  ◎ 崔鹏

  

  在拥挤的地铁上,根本没有空隙拿出手机看朋友圈的情况下,你会做什么?我会幻想一下自己有了钱以后会做什么——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财务自由以后该做点什么”。这种意淫可以忘记时间,还能减轻车厢里汗味儿和煎饼味儿对自己的折磨。

  不过下了地铁,我理性一点地想:所谓的“财务自由”真的存在吗?我之所以怀疑财务自由状态是否存在,一个原因是人们会很难判断自己是否已经达到财务自由的阶段。

  我记得小时候跟我妈聊天,她问我的理想是什么,我说是攒10万元钱,那样我每年可以得到7000元利息,能过上很不错的生活。但是过了二十多年,即使我现在的存款是我当初预想的“财务自由”水平的10倍,也就是100万元,就算有自有住房,光靠吃利息,我也只能过相当清苦的日子,甚至还很可能晚景凄凉。

  从另一个角度看,也会发现“财务自由”的疑点——那些福布斯和胡润榜上的富豪们很少放弃工作,去过“财务自由”的生活。

  人们拒绝“财务自由”的原因之一可能像美国社会学家理查德·康尼夫在《大狗:富人的物种起源》里说的:有1000万美元的人大部分都认为有2000万美元的话才能安享财务自由;有2000万美元的认为有5000万美元才更安全……总而言之,大家都认为要更稳健地保有现在的生活水平就得有比现在更多的钱。这样无穷尽地推导下去,大家永远有挣不完的钱,永远有操不完的心,所以谁都不敢主动选择不挣钱光花钱的生活。

  更重要的是,绝大多数人都不知道自己放弃原有的社会属性和社会角色之后到底应该怎么生活,这有点像《肖申克的救赎》中的老布遇到的。这个家伙坐了50年牢,自由了之后反而觉得“我老得无法再胡闹了,我不喜欢这里,我厌倦了成天担惊受怕的状态,我下定决心不再逗留”。

  在“财务自由”的生活中,人们的财富水平是逐渐下降的,除非你找到并且习惯用其他标尺来衡量自己的生活价值,否则,你会受不了这种生活。表面上,人们都在追求财务自由,但所谓的“财务自由”的生活对人们来说其实是一种不可承受之轻。

  (摘自《第一财经周刊》2016年第40期 图/弋平)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