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 改
◎ 李少威

前一段时间,一个老朋友突然想做一个微信公众号开始中年创业,他知道我拥有一点文字能力以及为人靠谱,想要和我合作。
他们夫妻俩都是白领,一个月的收入加起来有几万元,生活安稳。以前他总说人应该知足,才过了两三年,我从他的眼神中再也看不到知足。
我们开始了一次驴头不对马嘴的自说自话。
“我妻子的一个朋友是做服装设计的,以前和我们一样开着十几万的车,后来她在成都开了一家服装企业,现在已经开一百多万的豪车了。她在成都已经买了三四套房。还有某报的记者某某,以前和我们差不多,后来自己做公众号,现在一条广告卖到8000元。他利用公众号的宣传能力做甜品店,现在已经开了很多家连锁店。”
“我知道他,但不了解。我现在对形而上的东西比较感兴趣,和同事或者一些有思想的采访对象交流时,我都可以从中获得很多快乐。”
“现在赚钱很容易。我在美食方面已经积累了很多资源,我们一起做一个公众号,也许一年半载,你就能再买一套房。”
……
鉴于双方完全不在一个频道上,我只好打断他:“兄弟,我对赚很多钱没有丝毫兴趣,我一点也不羡慕别人开豪车和住别墅。”
“你无法预计未来会变成什么样。也许会有很多很多有钱人,那时,我们手上的钱可能一文不值。”
我解释说:“这个世界上,在解决了生存问题之后,总有一些人会把内在的价值看得更重,我就认识不少这样的人,比如……”
这回是他打断了我:“不对,这种观念要改!”
尽管彼此不能认同,但我并不低看他的追求,心里也希望他能成功。如果他不去尝试,他会日益焦虑,无法快乐。虽然令我们快乐的具体内容有天壤之别,但作为一种感受是一致的,人人都有权合法地追求快乐。
不同的人所需要的填充物大不一样,我们不需要互相同化,各得其所就好。
(摘自《南风窗》2016年第18期 图/胡虫虫)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