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作文核心素养应包括语言的建构与运用、主体思维的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的培养、文化的传承与理解。要实现这些目标作文教学须打破传统模式:老师命题,粗粗的点拨;学生提笔,苦苦的硬憋。为考试而写作是作文教学的死穴。写作是生活的需要,是认识自己,提升自我的需要。写作是综合能力的展现,最能体现学生的实践性和综合性技能。因此要让写作生活化,常态化,写作天天有,堂堂练,师生同写作。
关键词:核心素养;作文教学;写作生活化;常态化
“核心素養”是指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在这个理念下,语文界提出了“语文核心素养”的理念。语文核心素养包括四个维度: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
作文教学一直以来就是语文教学的重难点,是为全面提高学生核心素养打基础的一项重要工作。可作文教学始终摆脱不了少、慢、差的状况,所以又是语文教学中的重难点,令众多教师上下求索。本人根据二十年的教学经历在此谈谈作文教学如何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作文教学的传统模式是静态的,单一的。老师命题,粗粗的点拨;学生提笔,苦苦的硬憋。为考试而写作是作文教学的死穴。写作是生活的需要,是认识自己,提升自我的需要。写作是综合能力的展现,最能体现学生的实践性和综合性技能。因此要让写作生活化,动态化,多样化。写作天天有,堂堂练,师生同写作。写作形式灵活多样:仿写一段话,一首小诗;改写续写课文;做点读书笔记,写点读后感;做个手账,写写日记;结合生活实际写应用文;结合社会文化写对联,写广告,写导游词……
一、教材是仿写的摹本
课文是专家们精选的典范名篇值得我们学习。例如朱自清的《春》传统教学方式是老师牵着学生赏析某个词,某个句子,某段话。我这样引导学生:在你的心中春天最美的景物是什么?它有什么特点?用你最美的语言来表达。(小组交流,小组代表发言)然后我们来看朱自清先生怎样写的。你心中的春景与先生笔下的春图一样吗?谁写的更好?好在哪儿?和大师PK一下,你的收获是什么?(小组讨论,老师点拨)课后作业:仿写《秋》(因为当时是秋天,教师在课下引导学生细心观察秋天的特征,选取典型的景物,模仿《春》的语言来描写)
“渐渐地,渐渐地,凉风起了,秋天的影子来了。天高远了,云舒淡了,太阳的脸变得慈祥了。柳树褪去了青丝,变成一位金发女郎……”这种仿写最好老师先带个头,对学生的要求别太高。悟性高的学生会写的很精彩,甚至超过老师。不会写不想写的学生也会受到启发,拙拙的写几句,只要他写出来就是成功的第一步。
以学生为中心,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思考,主动学习。小组学习,小组评价,全员参与。朗读,诵读,赏读,课堂发言踊跃,充分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先自己写再学范文,再仿写,有效提升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学以致用是对经典最好的传承。我经常这样把写作教学巧妙潜入课文教学中,潜移默化的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还有古诗文教学,传统教学方式学生机械地朗读,老师自己赏析,学生只管做笔记。我的教学思路是这样的:(1)朗读感知。(2)推敲词语品读赏析。(3)发挥想象描绘意境。(4)学以致用即兴创作。比如:学习《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引导提问:杨花是什么样子?子规是什么鸟?如果改成“桃花落尽黄莺啼”效果如何?为何是“明月”?改成“弯月”行不?(小组查资料讨论回答)明确:杨花飘零,象征漂泊;子规悲啼,寓意悲伤;明月象征思念。透过“杨花”“子规”“明月”三个意象你想到怎样的画面?表达作者怎样的情感?用“我看到——我听到——我感到——”句式进行生动表达。
这样对词语的推敲,通过言语实践,把学生和文本建立联系,达到归真,求善的自然生成,自然而然把诗歌中所包含的自然、人文、历史美给品读出来,也把汉语言文字的形象魅力感受出来了。朱光潜说:“无论是欣赏还是创造,都必须见出诗的境界。”语言品读过后,则需要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描绘诗文所表现出来的情境,进入文本世界,获得审美体验。根据上文词语的品读,可以让学生对诗歌进行描绘,感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境界。然后再让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审美体验,表现自己对美好事物的情感、态度和观念,表现和创造自己心中的美好形象,具有创新意识。
学习这首诗的时候,正巧班里有个孩子违纪,回家反省。我临时发挥,启发学生即兴创作:“假如你的闺蜜或哥们违纪,回家反省,正在苦恼,写首小诗安慰他吧!现在是秋天,秋风秋叶是眼前景,那人家住西同房村。我送他一首诗:
秋风阵阵秋叶黄,
闻说反省日月长。
我寄愁心于明月,
随君直到西同房。”
同学们顿时两眼放光,跃跃欲试。我只是抛砖引玉,同学们肯定有更精彩的诗文。其实写诗并不是高不可攀。
二、名著是仿写的范本
名著阅读是近两年来考试的热点。考查范围广,考查内容细。如果不认真阅读原文难以应对。但是很多学生不愿读名著,读不进去。需要老师加以引导,帮学生走进文本,与作者,与书中人物展开对话,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审美意识。例如,读完《骆驼祥子》学生写了读书随笔《虎妞小传》《我眼中的祥子》还展开辩论《祥子能否改变命运》。
三、生活是写作的源泉
生活处处有语文,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相等。生活是写作灵感的来源和创作的契机。细心观察生活,用心感悟生活,积累丰富的生活素材,作文才会有话可说。鲁迅先生说:“静默观察,烂熟于心,然后凝神细思,一挥而就。”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活动。用眼睛看,用心思考的过程。做生活的有心人,捕捉生活的细节,得到对生活更为细腻深入的了解和感悟。上文两个仿写的例子就是在观察生活的基础上模仿课文的语言完成的。再如,有个学生写农村老太太与孙子的对话:”奶奶,我要吃糖葫芦”孩子歪着小脑袋,可怜巴巴的说。“不能吃,那糖葫芦有毒,一吃就死,死了就烧,烧了就埋”奶奶瞪着眼睛狠狠地说。这样富有生活气息的语言是用心观察积累的结果。
作文教学和日常生活紧密结合,在节日节气时开展各种活动,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及传承发扬。引导学生收集资料了解节日的来历,风俗,故事,思考节日的文化内涵,结合社会实际写出自己的感悟。可将以下节日(节气)——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惊蛰、春分与春联、琴棋书画、笔墨纸砚、字谜、歇后语、中医、剪纸、风筝、京剧、围棋等等有机结合在一起,开创多元学习活动,提升学生的素养。
作文教学与网络媒体相结合。通过看电视,上网积累写作素材。引导学生看电视多看一些知识类的节目《朗读者》《中华好诗词》《大国工匠》《新闻联播》《焦点访谈》《我爱科学》《舌尖上的中国》等。我曾经和学生一起积累《朗读者》的开场白和串词,指导学生在考场作文中巧妙运用。
写作贯穿课堂教学每一课,融入生活每一天。让学生爱上写作,自主写作,快乐写作。写作是心灵的释放,说真话,抒真情。写手账,写日记都是为了记录生活,纪念情感,积累考场作文的素材。每天小作文,一周大作文,初三进行考场作文专项训练。这样才能实现提高语文素养与学业水平的双丰收。初中三年基础知识要扎实,阅读要宽厚,写作要源于家庭、社会,与生活结合起来,让学生感觉所学的知识是有用的,是能够解决现实中的问题、能解释生活现象的。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