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年来,教育者都一再强调课堂的有效性。何为有效教学?顾名思义,有效教学的主体是学生,需要教师作为一个引入人帮助学生发展自身潜力。然而,对于课堂有效性的标准各大学者和专家各执己见,但同时都有一个共同点,即在小学语文有效课堂上有三大共同步骤。有效性课堂要求教师要通过构建轻朴实的课堂来生成一个有价值的的课堂。
关键词:小学语文;有效教学
一、构建轻松的课堂
构建课堂对于教師而言,需要教师在一定的活动范围,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是主动建构的,而不是被动接受的。诚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想要把知识传递给学生,也需要教师主动的提前备课,在课堂中传授知识给学生。同样如此,学生要想获得知识也必须主动从教学课堂中获取,被动式的学习方式对小学语文成绩的提升并不能起到明显的作用。在传统‘灌输式授课模式下,学生的对于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在一点一点消失。如此一来,小学语文教学上很难再有新的突破。鉴于此,小学语文有效性的课堂应运而生。它首先要求教师营造轻松的课堂气氛。然而,构建轻松的教学课堂,很多教师难以把握好放松与严谨的平衡。以下笔者列出区别。
1.轻松的课堂并不是无秩序的课堂。
何为轻松?单就个人而言,轻松对于成年人而言是无压力的一种状态。同样如此,在小学语文课堂中,一定意义上轻松的课堂也意味着是让学生没有压力的课堂。此时,教师若是没有把握‘轻松的平衡,课堂上的学生由于过度的放松而导致课堂混乱。另外一方面,不同能力、基础水平的学生也要求教师分层教育。
2.课堂的轻松不是学生的悠闲。
人在没有压力的条件下,往往会转向休闲。然而,小学生接受教育的起点,此时正是学生积累的黄金时间段。若课堂悠闲、吊儿郎当则会影响学生对知识点掌握的程度。
3.轻松的课堂是实在的课堂。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时候学生个性化的回答会给课堂上的学生留下更深刻的印象。实在的课堂不要求学生只能回答的答案,学生言之有理即可。在实在的语文课堂中,学生因轻松的课堂变得实在,对于回答正确的答案不沾沾自喜,对于错误的回答也虚心接受老师的点评。这里教育者要反思,为何各有特点的学生进学校之后都‘统一化了,教育的初衷不是把学生教育成‘书呆子,而是各有所长的学生。如果能够将轻松课堂落实到位,我相信小学语文教学质量会大幅度提高,学生成绩也会有显著的进步。
二、创造朴实的课堂
长期以来,‘朴实二字都被用于人,如今,笔者用它形容物。在这里多数人会发问:“何为朴实的课堂”,朴实的课堂是相对而言。比如,现如今,起着引领作用的公开课,从教案到授课都极致完美。课程的主题,进度等,教师都一丝不苟地把握住。然而,这样的课堂真实程度不禁引起人质疑。要明白,教师会犯的错误,学生自然也会范。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允许教师有错误,这不仅帮助老师加深印象也有助于学生避免此类错误发生。因此,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尽量保证教学的原生态性,抛去那些过分修饰的外衣,让语文课堂返璞归真。
朴实的课堂讲求的真实性、原生态性并不是让教师毫无准备的情况下就上台教学。它需要教师课下了解学生,做好充足的备课准备,以至于在课堂上更好的连接每个知识点。这要求教师灵活利用周围事物展开教学。
三、生成有意义的课堂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诚然,课堂有意义程度以及有什么意义对于不同的学生是不同的。比如,在小学语文《回乡偶书》的教学中,有的学生学到的是外出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有的学生则认为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是更有意义的。课堂的有意义性的评判标准不同,使得小学语文教学模式达到1+1大于2的效果。
在小学语文教学而言,对于老师而言每节课的教学目标达成与否是重要的。通常,在备课的过程中,教师会要求学生要掌握多少生字,背诵几句话。然而,有效性课堂的模式下,教学的宗旨不一定在于学生要掌握多少知识点合适,而在于每个学生体会到多少。
对于语文课的意义,并不是要求小学生掌握多少单词为出发点。语文作为一门语言类和社会学科。它更多检测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利用语文去处理问题。比如,当小学生在参加演讲比赛,如何用更准确的词,如何克服心理障碍等都是语文的综合应用。因此,小学语文课堂的有意义与否不是单单一个成绩就能衡量出的。于此,我们应该抛弃‘唯分数论的观点,正确对待语文课堂。
四、结论
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堂的有效教学是教育者不断探索的一个领域。社会会不断地进步,小学语文课堂的的有效性也会不断地创新。小学语文有效性课堂不仅仅是构建轻松、朴实的课堂上,更多的是要求教育者在教学中从多角度思考实践并且不断总结归纳,推陈出新,用最好的教育方式教育学生。这才是小学语文有效性的价值体现。
参考文献:
[1]莫莉.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J].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13,13(4):24-28.
[2]任桃京.有关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6(12):207-2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