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如何在德育中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时间:2023/11/9 作者: 散文百家·下旬刊 热度: 11517
刘益

  摘 要:小学生正是生理和心理发育的阶段,对他们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对于他们未来的工作、学习、生活将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各学校都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加强了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本文作者在对各学校德育工作开展现状的研究基础上就如何在德育中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提出了自己几点策略。

  关键词:德育;培养;良好行为习惯

  我们目前的教育最主要目标就是为未来社会培养德才兼备的有用人才,因此各学校普遍开展了对学生的德育,并且在具体的教学实践过程中贯穿了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但是我们也应该清楚地认识到,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也不能够一蹴而就,更不是学校老师一个人的事,他需要全社会齐抓共管合力促进。

  一、小学德育工作现状

  1.教师队伍建设不断壮大。

  目前,各学校都把德育师资队伍的建设放在重要地位来抓,学校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组织了切实有效的领导班子,由学校的主要领导负总责,并且有专门的干部来抓具体的工作实施,并且形成了多层次的交流互动促进机制。其中主要包学校德育处、学校工会、先队辅导员、学生会,学校的德育工作经过层层落实,真正做到了真抓实干。

  2.爱国主义教育成效卓著。

  长期以来爱国主义教育都是小学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各小学贯彻《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精神,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能够对学生进行内容生动活泼、形式丰富多样的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活动,已经明显看到了实效。各学校普遍采取以下形式开展活动:首先,利用升旗仪式对学生进行传统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其次,学校利用多媒体采用灵活的形式利用各种时间组织学生观看爱国主义影片,参观祖国名山大川。并且利用红色资源对学生进行优良传统和革命精神教育,使得各项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

  二、在德育中培养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策略

  虽然目前德育工作在各个学校普遍开展而且遍地开花,但是我们也能够明显的看到,传统的德育工作注重在宏观上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爱国主义思想、老一辈革命家的革命精神的学习与传承发扬上,对于学生曰常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却有所欠缺,使得我们现在的学生普遍表现为道德滑坡,行为失范、言语粗俗,要改变这种现象那就需要我们做好以下工作,在德语中注重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1.健全规范,统一认识。

  常言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意思就是说对学生从小就要进行思想道德准则以及良好行为习惯教育。在对小学生进行良好行为习惯培养方面,教师要客观科学的认识小学生接受事物的能力,传统的说教式语言教育其实是不能够被小学生所理解的。因此,教师就要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改变德育教学的方式方法,要多采用结合实际事例来对学生进行指导教育。要从身边的小事抓起,例如,教师在日常就要多收集学生不良习惯的行为表现,比如随地吐痰、上课不守纪律、不讲卫生、乱丢垃圾、乱写乱画这些现象,在班会中集中分析,做到指明具体的人、时间、地点、场景,让学生来进行评论并且讲出自己的体会,这样可以做到让有这些表现的学生心服口服,从而认识错误改正习惯。

  2.发挥榜样的标杆示范作用。

  小学生表现欲强模仿力强,学生中的榜样对于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具有很重要的示范作用。因此,学校就要在校园、班级中树立学生现实中的典型,做到实事求是。要让这些典型的先进事迹客观真实的就发生在学生的身边,不应该采用传统的大张旗鼓、大吹大擂大宣传形式,而应该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的各种交流互动新媒体平台,在同学之中形成交流互动机制,让这些典型以小公知的形象出现在同学们面前。不应该人为地拔高放大,让他能够和同学们打成一片,这对于学生更具有说服力也更具有标杆的示范引领作用。同时,教师更应该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己,真正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要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向学生明确表达什么是文明什么是粗俗、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什么是光荣什么是耻辱、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要让学生从小就在心里树立荣辱意识和是非观念。

  3.多方合力,齐抓共管。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工作,也不是老师一个人的事。更不能达到一蹴而就的效果。因为每一个学生都是社会的一个因子,他除了在学校中接触的人和事之外,还能够接触到更广泛的社会环境和一个个具體的但是条件和背景却千差万别的家庭。因此,对小学生进行日常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需要学校、老师、社会、家庭共同配合,多方协作共同发力齐抓共管。在这一教育培养机制中,家庭起着最主要的作用,因为家庭是小学生从小就生长于其中的生活环境,根据心理学规律,人们的行为与思想受先入为主的影响最深远,因此家长的言行举止、生活习惯、行为准则都会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形成决定性的影响。再者是社会,社会环境的具体表现可以增加学生的认同感。可以巩固学生已经形成的是非观念和荣辱观念。因此社会各方面都应该注重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积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生活实践氛围,对学生形成良好的引导态势。

  三、结语

  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不仅仅要把对学生的良好习惯的培养融入于德育工作中,更应该在生活学习的具体细节中时时处处对学生的思想行为作出引导与指导,并且要在学生心里牢固树立起荣辱观念和是非观念,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参考文献:

  [1]邓娜.青少年同辈群体交往中的相互作用——社会工作的介入思路[J].重庆与世界(学术版),2013,(02).

  [2]梁天祥.分析小学生心理特点、总结常见心理问题、探究解决对策[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03).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