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个百万家庭
◎韩瑾
大同与小志在同一家公司做事。大同夫妻聚餐活动不断,因为还不打算要孩子,媳妇也可以不断添加品牌服装。这种状态符合大多数年轻人的幸福生活标准。
小志结婚后就添了一个可爱的小宝宝,虽然小志夫妻收入颇丰,但是为了孩子的未来,他们开始削减开支,把尽可能多的收入存入银行或做投资理财。
五年、十年后,两个家庭中哪个家庭会更富有?哪个家庭会更早成为百万富翁呢?
有一项调查研究成果显示,十年前的中产家庭到如今会分化为两种财富状态:其中一部分人跻身于百万富翁行列,而另一部分人则仍然停留在原地——不愁吃穿,但家庭资产净值没有太大的增值。
经济学家和理财专家研究发现:在职业和收入相同的情况下,对待收入的态度决定了一个中产家庭是在40岁跻身于富人行列,还是会将这一进程拖延到48岁甚至更晚。
美国学者托马斯·斯坦利将这两种家庭用“收入报表型”和“资产负债表型”来描述和区分。
收入报表型家庭没有财务计划,享受快乐和随意的生活。他们的职业能力和投资策略足以维持舒适的生活,如果不出意外,这种舒适的生活状态会持续很久。
资产负债表型家庭采取的是防守型策略,他们会有计划地将收入的大部分转换成家庭资产,如国债、共同基金、贵金属等。这样的家庭以A型血的家庭居多,他们在事业蒸蒸日上时就在做养老金计划,并为孩子的深造储备了足够的备用金,甚至为可能出现的不测做好了准备。
收入报表型家庭的“收入”大部分转换成“费用”,结果家庭财务报表只有收入,没有资产;而资产负债表型家庭的“收入”的一部分转换成了“资产”,做出来的家庭财务报表是一张完整的资产负债表。
而百万富翁是如何统计出来的?当然是财务报表中“资产项目”合计数超过百万元的家庭。
要注意的是,家庭资产项目并不包括奢华的家具、昂贵的名酒和名贵的跑车,原因是这些物品一旦落入消费者手中其价值就会减半,对家庭财富并无贡献。
这样的经济学道理在现实生活中得到了验证。五年后,中国房地产市场火爆,两家人决定购买同一种户型的上下楼做邻居。在签合同时,大同选择了首付五成的按揭,而小志选择了全额付款。小志奇怪地问大同:“你们为什么不选全额付款?那样会少付不少利息。”大同不服气地问:“你们养了一个孩子,可是为什么比我们还有钱呢?”
如果将百万富翁作为财富目标,在生活中要学会把更多的“收入”转化成“资产”,而不是制造更多“费用”。
(摘自《快乐理财的方法》当代中国出版社 图/辛刚)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