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了一回稻草人
◎李子墨

我曾经参加过一个交际舞会,舞会结束后,我的朋友气呼呼地向我诉说刚才遇到的舞伴。原来,我的这位朋友遇见一位长相帅气的男士,瞬间对他产生了好感,于是邀请他跳了一支舞。在跳舞的过程中,我的朋友随意地与那位男士进行了下面一段谈话:
我朋友:“我们真有缘分,我觉得你好眼熟,你贵姓?”
男士:“我父亲姓什么,我就姓什么。”
我朋友:“那你的父亲姓什么呢?”
男士:“你可以问我父亲啊,他当然是和我祖父同姓了。”
我朋友:“你从事什么工作?”
男士:“我从事对人类有意义的工作。”
我朋友:“你家在哪儿呀?我送你回家吧。”
男士:“我家在地球上。”
我朋友:“你有几个兄弟姐妹啊?”
男士:“我的兄弟姐妹数和我家的自行车数目一样多。”
我朋友:“你家有多少辆自行车?”
男士:“当然是每人一辆了。”
听完朋友的叙述,我几乎笑晕了。在他们的对话中,那位男士一共回答了她提出的七个问题,但实际上什么也没有透露出来,我朋友从他那里得到的信息量为零。很明显,那位男士对我这位朋友毫无兴趣,他故意在曲解和回避提问。他的推诿搪塞就像一把“软刀子”,刺得我朋友不再敢接近,令我朋友哭笑不得。
其实我挺佩服这位男士的机灵,面对朋友的提问,他能对答如流,而且采用的是“稻草人谬误”。当然了,他表现得也有些自大张狂,因为他把我朋友视为可以随便敷衍的“稻草人”,丝毫没有顾及别人的感受。
那么,什么是“稻草人谬误”呢?它指的是在论证中,为了消除对方的论点而故意曲解对方的论证过程,刻意回避对方的提问,答非所问。之所以将其称为“稻草人谬误”,是因为稻草人意味着容易对付的事物。需要强调的是,“稻草人谬误”并非无心之失,而是刻意为之。
“稻草人谬误”的常见形式是对他人的论点进行断章取义或偷换概念。在辩论中,为了让自己取得胜利,偶尔为之也未尝不可。当某些问题不便回答时,这反倒是一种机智的表现。
然而,在日常的人际交往中,如果你一再地采用这种方法对待别人,就显得你这个人很不坦诚。这样做只会增加别人对你的厌恶感,让别人远离你。
(摘自《身边的逻辑学》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图/千图网)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