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之爱,可以熔化冰雪;春风之爱,可以萌发草木;雨露之爱,可以滋润禾苗……而师爱是伟大中之最伟大者,她,是人类最圣洁、最美好的感情。当教师以一颗赤子之心,以师爱的力量去教育他的学生时——对教师而言,“可以激发出教师在教育工作中无穷的精力,教师对学生的爱必然使教师趋向学生,缩短他们和学生之间在空间和心理上的距离。”这样的教师什么样的教育任务不能完成呢?——对学生而言,他沐浴着师爱的阳光雨露,感受着师爱的似水柔情,必然“亲其师,信其道,”什么样的教育不能奏效呢?
教师在学生面前是导师,是慈母,是朋友。给导师般的厚爱——多一点教导和激励,多一点严格和期待,多一点训练和督促,多一点和召唤和鞭策;给学生以慈母般的仁爱——多一点信任和搀扶,多一点温暖和体贴,多一点呵护和爱怜,多一点表扬和鼓励;给学生以朋友般的挚爱——多一点平等和尊重,多一点帮助和支持,多一点理解和关心,多一点肯定和赞赏。
是的,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而体罚、挖苦、歧视……只能使正放异彩的“花朵”加速“萎谢”。教育的方法千差万别,但共同拥有的,那就是对学生的爱。特别是要关爱在心理上有问题的。
我们班有这样一个特殊生,上课坐立不安,随意地走来走去,东看看西摸摸。上体育课,他满校园跑,边跑边叫,手舞足蹈。他作业马虎,想做就做,不想做就把本子扔一边,过会儿又找不到了。把这张桌子上的书放到那张凳子上,把那张子上的笔放到窗台上。他的行为搅得班级不得安宁,有时竟让上课老师无法开展正常的教学工作。
于是,我立即从任课老师和班中学生口中去侧面了解他,与此同时,我进行了家访,从中得知:父母中年得子,特别宠爱这孩子,他又是独孙,奶奶更加溺爱。从小在优越环境中长大的他有了很强的自我为中心的性格,这使得他不能和学生们合作完成游戏,学校中没有学生愿意和他交朋友,老师和家长联系时也常觉他不听教导,自说自话。孩子的父母也常为自己儿子的这些异常行为而焦急。
我立即和家长建立了家校联系册,每天记录他在校的所有表现,详细到一言一行,还告知家长我的教学方法。家长也配合我每天询问他在校的感受作适当的指导并及时给我回复。每周,我还定期和家长见面,讨论孩子近况达成统一的教育意见,同时,针对孩子行为习惯差的特点,我逐一向他解释小学生行为规范,并要求他每一个星期争取做到2条。如:上课时,回答问题先举手,不随便在教室中走动。别人说话时不插嘴。不得到别人允许不随便拿人家的东西等。把要求写在纸条上,夹在他的铅笔盒中,这样每当上课他打开铅笔盒就能提醒自己。每节课后,我都问学生他上课情况,还主动联系任课老师及时了解他的动向。发现好的及时给予表扬,特别是有一次当他主动清扫环境时,得到了校长的表扬,变化可大了。他变得热爱学习了,上课非常专心,虽然有时还会自说自话地抢着起身发言,但我还是以鼓励为主,不当面批评,以免挫伤了他的学习热情。他的作业按时完成,字迹端正,正确率高。在近期几次的语文、数学小练习成绩优秀,还跃居班级前三名,又因为他是我班口算速度最快的,于是,我抓住契机开展以“上课专心听、大胆讲、用心记”及“比一比,赛一赛”的口算小擂台等主题班会。会上,我举例了他上课时积极举手发言,认真听课的好习惯,并请他讲讲自己的心里话,同时要求全班同学向他学习。这些活动一下子提高了他在学生中的凝聚力,我发现越来越多的学生愿意和他做游戏和他交朋友。生日时,他还收到许多学生亲手为他制作的贺卡。
尊重学生,就要不伤害学生的人格,教师要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因为尊重学生的人格是教育的前提。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就是尊重学生的人格价值和独特品质,这不仅包括他的优点和长处,也包括他的缺点和短处。教师不可能喜欢学生的一切。对待一个优秀的学生,教师认识到该学生是一个有价值的人,一个值得尊重的人,每个教师都能做到。但对待一个“差生”,每个教师却未必都能意识到这一点。有些教师因为“恨铁不成钢”或是疾“恶”太严,缺乏宽容的气度,没有认识到学生的人格价值和品质,就难以和“差生”沟通,从而无法取得较好的教育效果。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赞扬差生极其微小的进步,比嘲笑其显著的劣迹更文明。”事实上,只要对“差生”多一些宽容和赏识,多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他们,帮助其分析症因,提出应对策略,就能使他们的潜力得到开发,而这种潜力一旦被挖掘出来,迸发出来的力量是惊人的,甚至一点不比“优生”差。
有时我们教师会爱之切,责之深。但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要有法治意识,一定要掌握合适的度,不可以违法。不能一厢情愿,更不能是强加的,让学生体会到教师对他的批评教育是对他的爱护,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要与学生保持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学会用心去关爱学生,多站在學生的角度上为他们考虑,到底他们需要什么?用心去感受学生的每一份进步,去体会学生在成长过程当中的收获与领悟。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成绩已经不再是衡量一个学生是否优秀的唯一标准了,更多的还要看他们的道德品质、生活习性。让我们更多地去容纳学生的过失与不足,用宽容的胸怀去对待他们,用美好的语言去激励他们,把师爱撒向每一个学生,切不可用师威来为难、讽刺学生。只有这样,学生才会热爱老师,才会对我们所上的科目更感兴趣。
我国著名教育家夏丏尊先生曾把学校比作池,把学生比作池中鱼,把师爱比作池中水。想想吧,如果没有师爱,学校就是无水之池,学生就是无水之鱼。呵,无水之鱼,其景何惨!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自由地发展。没有任何真正的教育是可以建立在轻蔑和敌视之上的,也没有任何一种真正的教育可以依靠惩罚与制裁来实现。
我们的教育,说到底就是有“爱”的教育,教育学生懂得什么是爱,爱什么,怎样爱,没有爱的教育,是无本之木,是无源之水。教育缺乏爱,它将成为一片荒漠,是没有生命的不毛之地;教育缺乏爱,它将化作一段朽木,是没有生机的枯枝腐叶;教育缺乏爱,它将变成一条断河,是没有活力的干涸之水。
假如每一位老师爱学生,就像爱自己的孩子一样,那就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假如每一位老师爱事业,就像爱自己的身体一样,那就没有办不好的教育。有“爱”教育是成功的教育,实施“爱的教育”的老师,是最伟大的老师,也是最有成就的老师;享受“爱的教育”的学生,是最幸福的学生,他们会把这种无私的爱,自觉地传播给周围的人,进而爱我们的社会,爱我们的民族,爱我们的国家,他们一定会在自己的人生之路上走出灿烂,创造辉煌。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