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自古就有“羊跪乳,鸦反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等古训。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多元文化的影响,中华民族传统精神与美德被淡忘和受到一定冲击,“感恩”一词在有些人看来已过时了。随着独生子女学生越来越多,长辈对他们有求必应,社会、学校对其关怀备至,造成当前不少中学生“以我为中心”的习气。他们只知“我该怎样”,不知“该我怎样”;只知“我要怎样”,不知“要我怎样”。这对于一个家庭、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教育来说,是十分危险的。作为初中语文教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运用适当的手段培养他们的“感恩”意识,让他们懂得感谢家庭、学校、社会;感恩教师、亲戚、朋友的关怀与帮助,常怀感恩之心,自然而然地成为我们现代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大课题。
一、感恩教育的内涵与意义
乌鸦反哺,羔羊跪乳。感恩,就是对别人所给予的帮助表示感激,乐于把得到好处的感激呈现出来且回馈他人。人生的遗憾、愧疚都来自于感恩不足,感恩将使人生少一些遗憾、愧疚。我们要让感恩成为推动和弘扬真、善、美的动力,让感恩成为每个人启动良知的源泉,让感恩成为每个人的习惯、责任、使命、信仰。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对中学生进行感恩教育主要通过联系实际,以学生由内而外的“内省”为突破口,将感恩思想中内省的自我发展要求,在学生内心中激发出来,变“要我学好”到“我要我学好”,找回学生内心人性的东西,真正促进学生的主体性发展。主要应从小处入手,从身边入手,从所教的课文内容入手,探索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教育学生认识、感受、体验父母、教师、同伴、身边人对自己的关爱和帮助,潜移默化,让学生懂得感恩,从而爱父母、爱教师、爱同伴、爱身边人、爱自然、爱社会,并使感恩成为一种生活态度,一种优秀品德
二、利用语文教材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
在中学语文教材中,感恩教育的内容很多。我们要凭借教材的优势,进行感恩教育,因势利导,用美文去开启学生们感恩的心智。朱字清的《背影》就是一篇典范的美文,在备课时,我就觉得这是一个进行感恩教育的好材料,當讲到父亲翻过铁栅栏去买橘子时,我让孩子们加强朗读,反复品味,然后找出让你感动的地方,再回想一下生活中父亲关爱你的细节,让孩子们即兴谈感受,学生们充分感受到父子亲情——父亲对儿子的疼爱和儿子对父亲的感念,课堂上收到了应有的效果。还有在《我的老师》《藤野先生》中感念师恩。在《我的母亲》中表达对母亲的怀念和敬爱……这些都是感恩教育的鲜活素材,教师在带领学生走进文本,在品读中让学生感受人世真情,使心柔软,对照自己,萌生感激教《沁园春、雪》、《乡愁》、《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等爱国篇章时,可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反复朗读,激起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激发民族自尊心与自豪感,使学生产生浓烈的爱国的情怀。
三、教师用自己的言行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很多时候家长、老师就是孩子直接的模仿对象,所以家长、老师必须心怀一颗感恩之心、要活出感恩的生活来。面对困难要勇敢接受;身处逆境要自强不息;图谋大业要善始善终;春风得意要戒骄戒躁。要保持超越的心、平等的心、柔软的心、包容的心。家长、老师的感恩行动让孩子知道每个人都在享受着别人通过付出给自己带来的快乐的生活。用一种宽容的心态去对待孩子们的每一个过失;用一种期待的眼神去等待孩子们的每一个进步;有欣赏的目光去关注孩子们的每一个闪光点;用喜悦的心情去赞许孩子们的每一点成功……这些都是爱的表现,可以传递给孩子们一种愉快的情绪体验,是一种真实而自然的感染力量。当孩子们感谢他人的善行时,第一反应常常是今后自己也应该这样做,这就给孩子一种行为上的暗示,让他们从小知道爱别人、帮助别人。因为马克思说过:“只能用爱来交换爱,只能用信任来交换信任”。
四、在日常生活中,进行感恩教育
在日常生活中,进行感恩教育。古人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感恩,是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一个正直的人的起码品德。现在的大多数独生子女之所以不知道感恩,其实是他们未感受到父母的养育之恩,老师的教导之恩,对曾帮助过自己的人,也应由衷感激而且。当父母冒雨送伞时,老师要引导学生对父母说声“谢谢”。当放假父母来校接送时,要教育学生表示自己的心意:“爸妈你们辛苦了!”遇热心人帮忙,也要告诉他别忘感激。
五、利用媒体资源进行感恩教育的熏陶
除了课堂教学之外,我们还可以利用媒体资源进行感恩教育的熏陶,在愉快的影视教育中,培养学生的感恩情怀,提高学生的道德能力,促进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当前中学生绝大多数人喜欢看电视剧,可以利用这一点加以引导,让学生观看一些以“感恩”为主题的影视剧,写出观后感,在班里交流,逐步培养学生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感激父母养育之恩,培养孝敬父母的道德品质;感激老师的培育之恩,培养尊敬师长的良好品质;感激他人的帮助之恩,在生活和学习中乐于助人。
感恩教育,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一步一步来做。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进行感恩教育并取得成效,需要有良好的教育氛围和环境建设;需要校园的物化和人文环境的建设营造。物质文化环境是无声的老师,它的精心设置会使学生受到一系列的教育影响,使我们的语文教学真正起到润物无声的良好效果。相信当感恩深入人心的时候,我们所设想的“中国梦”就会实现,真正的和谐社会就会到来。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