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教育的对象是有思想、有感情的人。教育者施加给学生的一切教育影响都必然会经过认真的思考后才付诸行动,然后被学生认知认可,产生作用形成自己的思想品德。因此,教育者施加给学生的教育只是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外在条件,其内在根源则是自我教育。而学校思想品德教育工作就该加强自我教育,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实现教育与自我教育的统一。
关键词:教育思想;师生感情;主体作用
教育的对象是有思想、有感情的人。教育者施加给学生的一切教育影响都必然会经过认真的思考后才付诸行动,然后被学生认知认可,产生作用形成自己的思想品德。因此,教育者施加给学生的教育只是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外在条件,其内在根源则是自我教育。而学校思想品德教育工作就该加强自我教育,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实现教育与自我教育的统一。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培养其自我教育能力也将成为班主任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
一、教育和自我教育的统一的意义
从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特点来看对青少年的培养目标就是实现教育和自我教育的统一。在正常教育影响下,一个人在幼儿阶段,自我独立倾向不明显,基本上处于鹦鹉学舌阶段,他们基本上机械地接受外在教育。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自我批判能力、自我监督和自我控制能力逐渐发展起来,开始能够根据外在要求较为自觉、公正地评价自己,选择自己想要学习的榜样。自我教育在教育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那种过多干预,监督、管压的做法有背青少年心理特点,只有将教育与自我教育统一起来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教师转变观念,正确定位尤为重要
教师必须转变教育观,承认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思想,这就是新时期教师的自我定位问题。强调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更要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既是教育的客体,接受教师的教育指导,又是独立自主积极活动的主体。将学生的独立性和主动性发挥极致,才能将教育和自我教育结合起来,真正实现授之以渔,赢来“教是为了不教”的教育境界。
三、激发自我教育动机,保护学生自愿发挥主体作用的愿望
激发和培养自我教育动机是实行自我教育的前提。不注意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把工作重点放到针对学生问题上,就问题解决问题是一种消极的教育手段,它也不会产生良好教育效果的。然而激发起学生自我教育动机就会使学生产生巨大的自我教育动力,可创造奇迹。如下尝试:
1.正面教育、鼓励引导不可缺少。
用表扬奖励等各种方法,唤起不同学生求胜好强、不甘落后的自信心,千方百计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上进心,动用辩证的发展的观点指导学生的自我修养,激励他们不断进步。加强理想前途教育,世界观、人生观教育,使学生树立远大理想,不断提高志向水平,立志成才。
2.榜样影响替代批评教育。
用正面人物的光辉榜样和刻苦磨炼意志的典型事例激励学生。从方方面面评出每周之星,树立多角度的榜样明星,先在班级内部张贴表扬,然后交流分享到年级甚至校级之星,可以作为班级升旗护旗手,这种国旗下的荣耀就是榜样的力量,它可以不断激发出更多学生的自我教育的动机。
四、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更好地发挥主体作用
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即让学生发挥主体作用就是德育的最终目标。
1.培养自我评价能力,提高自我认识水平,促使其更好地发挥主体作用。
青少年时期,正是自我评价从低到高迅速发展的关键时期,故教师要帮助学生准确地评价自己。对于自我评价过低的学生,教师要勤观察并及时指出他们的进步和取得的成绩,多鼓励引导,使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价值和自己的能力;而对于那些经常过高评价自己的学生应适当地指出他们所存在的不足,引导他们多做自我批评,客观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从而激发他们发挥其主体作用,促使其进步和成长。
2.通过集体教育提升学生自我教育能力,从而突出其主体地位。
通过政治理论课和道德讲堂等方式,使学生掌握更多的道德規范和道德概念,增强判断是非的能力,从而提高自我认识水平。确立有社会意义和个人价值双重价值的集体目标,并且指导个人确立与集体目标相一致的个人目标,选树典型人物,让学生比较对照着集体目标、典型人物等来评价他人和自己,不断发挥主体作用,指导自己的学习生活行为。
实行教育与自我教育统一,发挥学术主体作用是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重中之重。教师作用就变成了以指导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的新机制为目标,把教育推向纵深,促使学生成为学习教育的主体。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