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浅谈高中化学实验教学

时间:2023/11/9 作者: 散文百家·下旬刊 热度: 17520
胡坤

  摘要:高中化学的学习应该建立在实验的基础上,我们知道,实验是化学的灵魂,化学理论知识都是通过实验的完成得到的,想要学好化学,就必须理解实验的含义。高中化学的实验教学需要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这样才能让他们有深刻的印象,才能激发他们学习的欲望。本文将会针对高中化学的实验教学来提出几点看法,以此来帮助学生学好化学。

  关键词:高中化学;教学;实验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创设情境教学,引导到学生探究问题

  新课程理念下的化学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互、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为学生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信任学生的能力,让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大胆发表个人意见。

  我在教学过程中经常喜欢穿插一些相关的知识,但一些学生喜欢打破砂锅问道底。因此。对一些初中阶段不需要理解的知识,我尽量满足他们的好奇心,但不作任何要求。不过遇到实验相关的问题,可以理解的,我们会做一定的实验探究。比如,去年我们在讨论酸碱指示剂时,有个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稀硝酸和浓硝酸也能使石蕊试液变红吗?对于这个问题,高中阶段是要求知其然和所以然的,但在初中阶段是不作要求。如果忽略这个问题,并不影响我的教学程序,但学生的看法不是这样,要么觉得只要掌握书本就行了,不会举一反三:要么就觉得这个老师可能自己都不知道,自然威信也大减。

  就这一问题,我提出来几个问题:什么离子能使石蕊变红?浓硝酸和稀硝酸中有这些离子吗?硝酸中是否有其他离子会影响这一变化?学生都知道是氢离子的作用使石蕊变红的,而且各种浓度的硝酸中都存在氢离子,因此可以分析得出不管是浓硝酸还是稀硝酸,都可以使石蕊变红。但石蕊遇浓硝酸的现象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按高中书本知识讲。其现象应该是先变红再退为无色。当然。这个实验具有一定的危险性,不可能让学生自己做。但通过多媒体让学生看看其现象。并探究究竟是什么原因又使石蕊退为无色。最简单的方法就是通过对比试验,得出是硝酸根离子的作用。但实际上我做实验的时候看到的不是这个现象,讨论结果应该是硝酸的浓度太低了,

  二、增加实验的成功率。激发学生信心

  学生喜欢做试验,但实验并不是每一次都能成功。掌握好实验的要点是成功的关键。实验有时看似简单,但学生真正要把每一步操作做得科学规范,非得具有较扎实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能力的。如果平时基本功不好,马马虎虎地做实验必然会出现化学知识上的漏洞,进而影响到学生的能力。这给我们教师以一个很好的启发。要重视基本实验,要抓住基本技能。因此教师就必须把学生实验技能训练贯穿于平时的实验教学全过程。重视演示操作,不能认为可有可无,尤其要对一些学生平时最易忽视又看似简单的基本操作,如除杂、连接装配反应装置等操作应反复强调。对实验中出现的典型错误也要及时纠正。平时凡要求做的实验,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去动手,以提高实验技能。

  三、重视学生实验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

  化学实验设计题,有一定的综合性、难度,涉及较多的化学知识。如气体制备、除杂、提纯、仪器连接、定量计算、定性分析等。要正确解答此类题,必须进行知识迁移、重组。只有经过全面思考,合理的分析推断取舍,才能设计出正确的方案。它考查了學生许多基础知识,以及设计思路,基本操作、数据处理、评价实验方案的优劣等。它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反映。综合性强是此类题的一大特点。

  化学与社会、生产生活、科技等方面有着密切的联系。立意于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主,让学生体验化学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把考查的化学知识置于学生基础知识之上来创新实验,也是近年来中考发展的一个趋势。因此,我们应当善于把握中考发展的动向。在教学中努力培养学生的能力。尤其是综合素质的培养。

  书面表达又是综合能力的一种体现。书面表达包括化学用语的表达和文字表达。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强化化学用语的复习,这是学好化学的基础。同时也要加强文字表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创设书面表达的情境,在培养口头表达的基础上,培养书面表达,注意叙述的严密性,逻辑性,做到文字条理明确,切合知识理论用语规范、简炼。正确地把握实际要领。

  四、让学生分组实验

  1.引导学生进行预习。在课前引导学生进行预习,主要包括对实验的内容、方法和仪器等进行预习,同时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在分组实验中,学生往往会对实验的仪器和原理感到陌生,进行课前预习可以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加深印象,也避免了在实验过程中出现手忙脚乱的现象。

  2.给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实践。化学实验就是要求学生动脑动手,因此其特点也就是要凸显个人活动,强调学生参与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掌握必要的实验技能。在实验教学中,应留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进行操作,也可以在实验过程中,边讲边实验,增加探索性实验等,让他们亲自动手进行探究,充分发挥学生的实验能动性。

  鼓励学生根据实验事实,大胆的质疑,抓住现象的本质,找出与之相关联的问题,结合实验和教材内容进行认真的分析、探讨,以达到探究物质的本质及其变化规律的实验目的。

  五、重视教法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要得法。目前书刊上介绍的化学教学方法种类繁多,如探索法、自学辅导法、发现法、程序教学法、单元结构教学法、“读读、议议、练练、讲讲”教学法、“边实验、边观察、边讨论”教学法……一堂课究竟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要视课型、内容及教师、学生的实际而定。只要“省时、启智、轻负、高效”就是好方法。在化学教学实践中要重视掌握好化学教学中的基本方法,如启发性讲授法、演示法、实验法、练习地等,针对高中学生的认识水平,还可着重运用探索法、讨论法、自学法等。应用时要注意多种教学方法的相互配合,保证教学过程的最优化。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