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克说:“感恩是精神上的一种宝藏”。面对现在孩子的共性——不懂得感恩。我作为一名老师(又是一名班主任教师)。我首先要教会学生对社会对环境及周围的人心存感激,这样学生才能幸福愉快:才能主动帮助需要帮助的人:才能在遇到困难时得到更多的帮助,从而使自己的人生之路更加丰富多彩。
我们班有这样一名学生,他的问题行为主要表现为个性鲜明、唯我独尊。从接这个班的第一天我就注意到了他。他的举止行为与众不同,与同学的关系也不是很融洽,经常发生矛盾,解决问题常常是使用武力。 上课经常搞小动作,坐姿永远是懒洋洋地摊在座位上。不但影响老师讲课,而且在接受老师的批评教育时,也常表现出一幅满不在乎的样子。对他的种种表现,我曾给予严厉的批评,但是收效甚微。他——我们班最不受欢迎的同学成浩。
记得一次上语文课我正上到激情澎湃处,“咦,那边有人趴在桌上!”定睛一看,原来是他,我顿时火冒三丈,我昨天刚刚把他叫到我办公室和他好好的交流了一番,本想他在表现上会有一个飞跃性的改变,而现在我正上课,他却睡意朦胧!我努力压抑自己的怒火,冷静下来,放低音调,缓和语气,尽可能心平气和的和他说话。可他竟然仍是吊儿郎当地站在那里,靠着桌子一言不发。回到办公室前,我默默地坐在那里,内心却翻江倒海。怎么会有这种顽固不化的学生。
作为一名班主任老师,我一直相信:孩子的天性是好的,只是我们班的成浩走入了不正确的道路,需要同学和老师的帮助。
经过一周的细心观察,我想先从家长人手。于是通过与家长的沟通,我发现他的家庭环境不错,父母对他管教很严,但是只重视对他成绩的管理约束,其他方面——尤其是物质上比较放任。父亲经常出差在外,他经常与母亲独自在家,而母亲对于孩子过于溺爱。在母亲的百般呵护、悉心照料下。孩子无忧无虑的成长。他接受了太多的爱,渐渐的,连他自己也把这一切视为理所当然。他习惯了索取,即使父母亲再苦再累也必须满足他自己的要求,而他却从不懂得去为父母亲做些什么,分担些什么,稍有些不如意,便大发脾气,缺乏感恩之心。渐渐地就造成了他唯我独尊,恃宠而骄的性格。
通过对家庭的了解。作为班主任,我在平时上课中把“感恩教育”作为教育他的切入点,对他实施全方位的“感恩教育”。让他从爱父母、爱老师、爱同学、爱身边人的开始,对给予自己关怀和帮助过的人抱有感激之心,使“滴水之恩当报涌泉”的情感在该生心目中生根、开花、结果。并以此增强他的感恩意识、责任意识、奉献意识,努力提升他的思想道德素质。当然成浩并不是一个特例,他代表着现代孩子们的共性,新时代的孩子们很多都是缺少感恩的心。
經过我的努力,虽然在转变孩子的过程中有太多的泪水,但我从未放弃过。我相信“功夫不负有心人”。一学期已经接近尾声,成浩的个性变了,唯我独尊的意识也淡化了。看到如今的他,作为一名老师有说不出的高兴。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