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赋闲文化

时间:2023/11/9 作者: 爱你 热度: 10167
◎ 王靖

  赋闲文化

  ◎ 王靖

  教媒体和文化产业课的格雷厄姆·默多克教授有次在课堂上问:“你们说记者和学者最大的区别是什么,我们学者有什么是记者没有的?”我在下面想了半天,以为他要说出多么惊人、多么臭屁的话。

  “时间,”他说,“我们有比记者更多的时间。”

  学术研究者和记者一个挖深度,一个跑速度。文明和文化的传承发展需要一定数量的赋闲人员。我想:在咱们社会学界、人类学界以及哲学界的好多大家都是法国人,这是不是跟他们时间多、没事儿总在家里瞎琢磨有关?

  以前,穷困潦倒的作家和喜欢想太多的思想家爱挤进咖啡馆里取暖躲房租。二战后,海明威旅居巴黎,整日泡在左岸咖啡馆里写作、聊天、泡妞。同样的当然还有庞德、菲茨杰拉德、斯坦因。同时,咖啡馆作为一种新的建制,让“理性摆脱对于贵族主人的依赖,使理性获得将谈话变成批评,将妙语变成论证的自主性”。无论是海明威还是哈贝马斯的咖啡馆都与今日的小资想象相去甚远。

  伦敦、巴黎这样的城市总有几个充满人文气息的小故事,并且都跟小书店有关。

  伦敦自有它的《查令十字街84号》,巴黎也有五区的莎士比亚书店。位于巴黎五区的莎士比亚书店前身建于1921年,是海明威等人的出没之地。1941年该书店因拒绝将最后一本《芬尼根守灵夜》卖给纳粹而被强迫停业,十年后重开。

  有首诗这么写道——

  如果你在一个寒冷的雨夜来到巴黎,

  迷途偶遇此店定会温暖你心。

  书店座右铭可爱且睿智:

  对待陌生人要友善,没准他是披着凡人外衣的天使。

  唉,多催情啊。

  (摘自《趁活着,去旅行》陕西人民出版社 图/夕姾)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