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方言不可轻慢

时间:2023/11/9 作者: 爱你 热度: 12353
◎ 伊洛

  方言不可轻慢

  ◎ 伊洛

  在印度的议会大厅里,让我感到吃惊的是二楼的一排小玻璃房子,议会负责人告诉我说:“那是同声传译室。”

  谁见过一个国家议会开会时居然要像联合国大会一样安排同声传译,多数议员要戴着耳机听报告。

  尽管印地语和英语为印度的主要官方语言,但印度宪法承认的官方语言多达十几种,任意一张印度纸币上都可以看到上面密密麻麻的不同文种的标注。在生活中,各邦都以当地语言为主,常用语言有数十种。

  议员们来自全国各地,当然要体现“代表性”。即使熟悉印地语、英语,议员们发言时也要操着泰米尔语、奥利亚语、泰鲁固语、孟加拉语、旁遮普语、乌尔都语等家乡语种来发言。他们一张嘴,同声传译室里四十多种语言的译员就得忙上了。

  不过对译员来说,这些语言之间的转译是小菜,真正困难的是带泰米尔口音的印地语、带泰鲁固口音的英语、带奥利亚回音的孟加拉语等以及各种语言的交叉混用!政治家的演讲还往往有自己的语言习惯,有意“乡音不改”。像比哈尔邦的政治强人拉鲁,其浓重的地方口音甚至成为其个性政治符号,和穿民族服装、印式拖鞋一样是自然本色,是接近民众的标志,却苦了译员和听众了。

  印度一直宣传民主制度是印度各族群、各地区团结的保证,不过民主的反作用可能是地方利益至上,各种小团体各说一套造成决策难以集中的问题。像印地语的推广,很多届政府都曾经下决心采取行动,但都被地方邦议员为了各自利益驳回。没有议会多数席位,连语言都无法整合,通行不了“标准话”“普通话”,其他重大决策要集中统一恐怕就更难了。

  有意思的是,近来地方议员们兴起了学习印地语的风气,他们发现媒体听不懂他们的地方语言就不给报道,少了出镜率,亏大了。

  (摘自《去印度,去印度》中国华侨出版社)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