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浅谈小学语文互动教学方式

时间:2023/11/9 作者: 散文百家·下旬刊 热度: 20086
尹春艳

  摘 要:课堂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互动过程。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必须突破传统课堂教学模式,重视教学互动的建构。根据集体动力理论和需要动机理论,采取教与学的互动学习方式,优化课堂交往,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把学生内在需求和外界学习环境结合起来,把知识、能力、人格“内化”给学生,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形成互动、互助、互促的自组织,促使教师与学生在民主平等的教学活动中提高语文综合素质。

  关键词:小学语文;互动教学;创新;激励

  一、教学互动构建的基本原则

  1.主体性学生是否自觉参与语文教学的双边活动是衡量语文教学效果的重要标志,学生的主体地位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依据和归宿,是课堂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语文教学互动场构建的核心是主体性,学生是接受知识、消化知识的主体,是认识客观规律的主体,是不断完善自我的认知结构的主体,教师要引导学生自觉参与语文研究的实践活动,在体验内化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主动学习的心理倾向,形成指导学习探究的个人观念体系。教师要善于不断创造具有激发性的教学情境,诱导学生的主体意识,促进能动性的实现;坚持自主活动,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他们在尝试、探究、交往等自主活动中获得信心,个性倾向得以舒展。课堂教学要善于通过学生对学习过程的主动参与来培养他们的自主意识、自主能力、自主习惯,使其成为一个学会学习的人,一个具有主体性人格的人;引导学生对课堂教学的信息敢于质疑,敢于发表不同意见解,主动发现问题,依靠自己的能力解决问题。只有学生能以自己的知识经验为基础来理解知识,赋予知识以个人意义的构建,所学知识才不再成为外在与自己的负担,而是可利用的资源。

  2.个性化教育必须从尊重学生个性开始,只有每一个学生的个性都得到充分的尊重、发展和张扬时,才能真正实现我们的教育目标。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语文学习实践的主体,因此教学中必须重视充分发挥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必须以培养学生独立学习与运用语文的能力为中心。“教学是一种涉及教师和学生在个性和情感两方面的动态的人际关系。”尊重学习个体的差异,视其为一种待开发和利用的教育资源,不断激发学生的情感,拓展学习的思维,努力培养学习兴趣,发挥学习特长,发展独特个性,为学生创造一种既有统一要求又有各自个性独特发展的开放时空。语文教学把着眼点放在课堂教学中,以激发学生的动机为前提,以知识结构为基础,以思维训练为中心,以多向信息传递和多种器官协调活动为课堂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积极营造一种和谐、融洽的课堂氛围,把课堂改造成为学生个性表现和发展的舞台。课堂教学必须体现学生能动作用,使外在的教学环境与条件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心理特征,借助学生的兴趣、动机、意志等方面的心理优势,促进其人格的和谐发展,要求教师善于发现并利用每一个人的心理优势,使学生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和发展的动力。

  二、互动创新,在课堂教学中落实

  1.营造氛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满足人的爱和受尊重的需要,人就会感受到自己有价值、有用处、有能力,从而焕发出自尊、自强、自我实现的需要,也易于迸发出创新的火花。”为了让学生的这种需要得到满足,教师要营造一种氛围,使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民主平等、团结和谐。

  2.质疑问难,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我们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上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对学生采取“两欢迎、三允许”的政策,即“欢迎质疑,欢迎争辩”,“允许出错,允许改正,允许保留意见”。教师要善于在留出的时空余地为学生创设质疑的情境。教师要把握好提问的三个要素:提问的时间、环境(氛围)和问题自身。一言以蔽之,应在最佳的时间,最活跃的环境(学生的求知欲最强时),提出能激起学生思考的问题。教师鼓励学生向老师发问,同样要注意上面三个要素。教师课前要充分考虑,讲到什么时候让学生提出有利于全体学生掌握新知识的问题。

  三、在关爱、激励、自信中实现有效互动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根据“罗森塔尔效应”,自信心对于学生学习非常重要。

  1968年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从18个班中随意抽取了一些学生,以赞赏的口吻、煞有介事地将“最有发展前途者”的名单郑重交给校长和有关教师,并一再叮嘱:千万保密,否则会影响实验的正确性。八个月后进行复试,奇迹出現了:名单上的学生,个个成绩进步快,情绪活泼开朗,求知欲旺盛,与老师的感情特别浓厚。为什么这些本来十分普通的孩子会有这么大的变化呢?原因就在于心理学家通过“权威性谎言”暗示老师,坚定了老师对名单上的学生的信心,激发了教师独特的深情,教师通过眼神、笑貌、嗓音滋润着学生的心田,唤起了他们的信心,点燃了他们的自信心,使他们更加自爱自强,一股幸福、欢乐、奋发的激流在学生心中荡漾,使他们学习时变得更加主动、积极。

  四、总结

  课堂教学蕴含巨大的生命活力,只有师生的生命活力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有效发挥,学生才能获得多方面的满足和发展,教师的劳动才会闪现出创造的光辉和人性的魅力。在教学中,教师要用感情去灌溉,去融合,创造多样的、有效的互动方式,教给学生有生命的语文,让学生主动学习,实现教学的高效化。

  参考文献:

  [1] 周艳.小学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方法的探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2年6期.

  [2] 王瑞玲.小学语文合作学习教学方法探究[J].新课程·小学,2014年11期.

  [3] 郑富强.开展探究性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读写算(教研版),2012年22期.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