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通信任
◎ 马昌博

钱可以协助人们将几乎所有的东西互相交换。然而,在历史来到现代之前,这种交换能力还十分有限。
举个例子,有一位建筑承包商A先生,刚完成一件大工程,赚到了100万美元的现金。他把这笔现金存进了D先生的银行。于是,这家银行当时拥有了100万美元的现金存款。这时,有一位经验丰富但资金不足的面包师C小姐看到了一个大好的商机:这座城市还没有一家真正意义上的面包店。只不过,以她自己的现钱还不足以买到所需要的全套设备。于是,她到银行向D先生提出了自己的商业计划,说服他为这项计划投资。D先生心动了,用转账的方式将100万美元的贷款划到C小姐的银行账户——账面上,她有了100万美元。
接着,C小姐请承包商A先生来建她的面包店,价格刚好又是100万美元。
她写了张支票给A先生,A先生又拿去存在D先生的银行、自己的账户里了。
所以,现在A先生户头里有多少钱?没错,200万美元。然而,银行的保险库里实际上有多少钱?也没错,100万美元。
而且,还不只是这样。就像一般常见的情形,A先生这位承包商在两个月后告诉C小姐:因为某些无法预期的问题和费用,面包店的建筑费用得涨到200万美元。虽然C小姐非常不高兴,但工动到一半,已经无法喊停了,于是她只好再到银行,说服了D先生再贷给她100万美元。
于是,D先生又转了100万美元到她的账户里,而她也再将钱转到了承包商A先生的账户。
这样一来,现在A先生的户头已有300万美元了,但银行的呢?一直就只有100万美元。而且事实上,这钱从来就没有出过银行!
根据美国的银行法,这种作业还可以重复七次。换句话说,我们在银行户头上看到的那些钱,超过九成都是数字,而没有实体的硬币或钞票。
真正让银行(整个经济)得以存活的,其实是我们对未来的信任。“信任”就是世上绝大多数金钱的唯一后盾。人类就这样在“不信任”的困境里困了几千年,一直到现代,我们发展出一套新的系统——“信用机制”,才终于跳出这个困境。
(摘自《壹读》2015年第1期 图/傅树清)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