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你看到别人眼里有刺,却看不到自己眼里有梁木
——《圣经》
苏洵说“项籍有取天下之才,而无取天下之虑”。项羽,我眼中的项羽,是那个在乌江边上横刀一挥而放大痛苦的背影。
“思往事,惜流芳,易成伤”一代人杰,自裁于江边。霸王啊,当垓下响起了刘邦的马蹄声,他以凋零生命之花来捍卫人活于世的至重尊严,一个本该称雄于天下的霸王,却在遭遇挫折后,无限地放大自己的痛苦,终于,悲剧。真的没有挽回的余地了吗?明明有可以重新东山再起的机会,失去了爱人与兄弟的他,痛苦难以言表,可难道一死了之就能洗脱一切吗?答案是否定的。偏激的思想,苍凉的颂歌,只能让滚滚乌江伴奏。
曾记否?身高八尺有余,力大能举鼎,才气超过常人,超级大帅哥哦!巨鹿之战,面对40万秦军,毅然破釜沉舟,以必胜的勇气和决死的气概,身先士卒,以一敌百,成就“以弱胜强”的经典史诗,引各路豪杰唯其马首是瞻,何等英豪。踏平咸阳,火烧阿房宫三月不熄,又是何等癫狂至极。“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何若!”他本有她,那么美,那么好,有美人,在他的心中,还要有江山。荷马说“追逐影子的人,自己就是影子”他也许就是影子吧。深情是他承担不起的重担,情话只是偶尔兑现的谎言,永远不要局限于痛苦,伤口越碰越痛。
人要有勇气去遭遇挫折,更要敢于承受痛苦,朱德庸先生说过:“勇气是唯一能挽回你在人生牌桌上颓势的一张牌”。想必项羽并不缺少勇气,可他却执意放大痛苦,可真正的勇者,从不缺少那颗坚定的心。
司马迁,一个世人眼中的孤立之人,他本是一名歷史学家,却最早以文学家的身份进入我的印象,他的文章既有雄辩之风亦有温情之处,可他最为杰出的作品正是“无韵离骚”:《史记》。
一场风波浩大的“李陵案”,将他推向了悬崖边缘,一个生命鲜活的人,一个蓬勃的思想,就这样将其推向了生与死的交界点,“宫刑”过后,他是何等难受!难以用语言形容的痛楚。可他能一死了之吗?他不能。父亲遗愿未成,他无脸以见,面对周围人异样的眼光,他埋下头,默默写着属于大汉自己的书。一位后世诗人说过:“为了一件事壮烈地死去并不值得钦佩,而为了一件事卑贱的活着,才是真正的勇敢”。于是乎,秋风起吹起两三页泛黄的《史记》。
活着,总会遭遇挫折,挫折之后,何必急着去放大痛苦?古往今来,总有无数豪杰为国自杀,如项羽,屈原......我不否定他们的做法,可我并不赞同他们实现自我价值的方式,再者如司马迁,挫折之后是千万倍的努力,以更好的心态去迎接痛苦,“若非心里有人,怎会暗里有光”。
死的确是永久的解脱,是心灵永痕的慰藉,他们在世俗的眼光,以死维护自己的尊严,可在我心中,那些在被命运蹂躏之后却以坚强内心面对的人,才是真正的勇士。
项羽死前,除了叹息时运不济顾及面子外,可否想到失败的根源?“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一个胸无雄才大略之人,年少时未能从书中吸取营养,不肯脚踏实地苦习本领积淀智慧,凭借匹夫之勇,枉想一步登天!可能吗?成功只留给有准备之人!自古马上打天下者有之,可马上治天下者皆以失败告终。正是由于项羽年少时未能破万卷书,他的心中只有自己的一时得失,并无为天下人谋利益的信念与心胸,亦缺乏足够的智慧,失败就是注定的。可记否?巨鹿之战一夜活埋20万已降士兵;鸿门宴见小利而沾沾自喜;面对宏伟的阿房宫竟然一烧了之,待想留在咸阳时才发现已是废墟,自灭退路又能怨谁呢?遭遇重大挫折时,心中已无信念,死,就是他唯一的出路。理想信念,是一个人的精神之钙,若无坚强的理想信念,如项羽身高马大依然羸弱不堪一击,反之,史上多少仁人志士,一旦树立起坚强的理想信念,必将不畏艰险百折不挠奋力实现自己的追求,成就丰功伟业。少年强,则中国强。少年,在困难面前,别再放大痛苦,别再犹豫彷徨,别再怨天尤人,抓住大好时光,苦学知识,以天下为己任,努力去实现自己的理想吧!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