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少肌症
◎ 王晓君

人在进入50岁之后,肌肉的流失速度很快,会不同程度地出现“肌肉衰减综合征”,也就是俗称的“少肌症”。
中老年人普遍存在肌肉丢失
一项最新调查结果显示:在没有营养和运动两项因素干预的情况下,40岁以上的人每年肌肉的流失量可达总量的0.5%~1%。所谓“少肌症”就是指因持续的骨骼肌肉量流失、肌力下降所引起的综合征。它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行走乏力、步履缓慢、运动受限等,以中老年患者较为多见。
它往往源于中年发福,而中年发福的潜在风险却往往被人们所忽略。
为何中老年人会得少肌症
首先,人体内肌肉蛋白的合成速度会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变慢,再加上内分泌系统的变化,肌肉老化速度会逐渐加快。其次,人的年龄大了之后,由于牙齿脱落、胃肠消化功能减弱以及脏器衰老等原因,食量会逐渐减少。而有些中老年人因为受到“老来瘦”传统观念的影响,担心自己肥胖而对饮食——尤其是一些可以增加能量的饮食——加以严格控制,甚至完全吃素,从而造成了营养不良。
第三方面的原因,则与中老年人缺乏必要的体育锻炼有关。
少肌症的应对之策
对于中老年人来说,预防少肌症首先要从饮食上抓起。这个年龄段的人,由于体内蛋白质的分解速度快于合成速度,对蛋白质的需求量比青壮年时更高,所以在日常饮食中要增加对优质蛋白的摄取,可以多吃一些肉类、鱼贝类、蛋类,另外豆类和豆制品也是优质蛋白的良好来源。当然,仅仅补充优质蛋白还不行,还需要增加运动来维持肌肉量。人的肌肉如果长时间缺少一定强度的锻炼,便会出现“废用性萎缩”。所以,中老年人每天至少要保持30~60分钟中等强度的耐力锻炼。
很多中老年人的下肢锻炼相对比较充分,但缺少上肢肌肉的锻炼。针对这种情况,可以通过举轻型哑铃,或者拉伸拉力器等方式加强锻炼。除此之外,中老年人还应每周进行两天的力量训练。
(摘自《健身科学》2014年第9期 图/辛刚)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