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是气象台
◎ 宋英杰
南非世界杯期间,有次北京气温突破40℃,最高气温40.6℃,一举创造了有气象记录以来的历史同期新纪录,而且一天之中超过10个小时气温在35℃以上。气温高了,关于气温数据真实性的质疑也多了。
暴晒之下,车里的温度常常达五六十度,地面温度更高,人们自然怀疑气象台发布的气温数据缩水了,有刻意隐瞒之嫌。
首先,我们必须了解,气温并不等同于温度。气温是指百叶箱里的温度:在离地面1.5米高、无直晒、植有草皮的通风环境下测得的。以如此严苛的标准进行常规观测是科学的,因为要保持一个地方温度的代表性和同一性。否则,水泥路面的温度可能是70℃,河边湖畔的温度可能是30℃;树阴下温度是30℃,烈日下温度是40℃。各有各的温度,冷与热,高与低,无从比对。
但如此观测的气温有一个缺陷:几乎总低于人们的感受,低于人们在多数地方所得到的温度实测值。于是人们有理由质疑,因为没有人生活在相对凉爽的百叶箱里。所以,仅有最高气温的预测是不够的。
无论在什么季节,气象台预报的气温并不是温度的全部,气温只有一个,但每个人经历的温度可能各有不同。没有对与错、真与假,他们的观测和我们的感知都是真实的。(摘自《哪片云彩会下雨》文化艺术出版社)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