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出没
◎ 高红十
有熊在身边的感觉,是从加拿大的落基山开始的。
那个早晨,旅游者到达一个叫hope(希望)的小镇。镇上几乎没人,街道很宽阔。导游说,此地因史泰龙拍《第一滴血》而出名。
路边有原木雕的各类动物:熊直立高大,像首领,其余的还有狼、有鹿、有松鼠。路边的垃圾筒斜斜地“站”着。问为什么,答曰防熊——筒身斜的部分开一圆洞,人手伸进去可打开顶盖倒垃圾,熊不能。这样可避免熊爪把垃圾淘翻得遍地都是。
那天在班芙公园,一个上午竟然六次看到熊,连导游都感觉奇怪,他说这个时候的鹿应该比较多,结果却一只也没见到。被我看清并拍照的是只黑熊,尖耳,小眼,叼着一嘴青草,全身黑茸茸皮毛——标准的护照证件照。熊属杂食动物,吃草和草丛浆果,人进入这些地方,千万别采摘,要给熊留着。
导游说,此地是黑熊的故乡,往北到阿拉斯加,那里生长的是棕熊,除了皮毛颜色不同外,棕熊后背有个驼峰样的鼓包。再往北就是北极熊了,此行我们不可能看到。
那天,到了阿拉斯加州府朱诺,高山缆车把人们送到云深雾浓处,这里到处是熊出没的招牌——警告:这里是熊的领地。熊是老大,人不知排第几,遇到熊,人需温良恭俭让,一定要“让”,装做弱势群体,一步步后退,直到退出它视野。
游览阿拉斯加迪奈力国家公园和保护区的前一天,我听同车的台湾导游对她团员讲:“你们今晚好好拜拜各路神仙——上帝呀,耶酥基督呀,大慈大悲观世音,关老爷呀,还有真主,都拜拜。请各路动物明天一定要到我们走的路上来。”
拜菩萨是笑话啦,后来得知,除了运气,看动物也是要钱的:钱少,公园巴士走的路短;钱多,走的路就长。长路自然比短路遇到动物的可能性大,我们属于多出钱走长路那部分人。
在看了山高处的大角岩羊,水流处的大犄角北美驯鹿,小不点的花狸鼠后,终于与棕熊碰面啦!一只棕熊在半坡吃草,路过的两辆公园巴士悄悄停下,车上人将食指竖在嘴前,打着嘘声,让我们看“男主角”如何表演。
它不演,压根没把两辆车和车上的人放在眼里。半坡上的草显然不好吃,它晃着肥胖身躯,冲上公路,在两车前巡视一遍,未发现可口食物,于是在车前车后溜达着,吸引了所有的相机镜头。有位持长焦镜头者冲到旁人的车窗前,那位女士不干:“This
is my window(这是我的窗子)!”当然,嚷嚷也是小声的。
公路上没找到好吃的,棕熊扭着屁股走到公路下边找水喝,乐坏了两车游客。
进入阿拉斯加领土后,所有售货商店里,熊都是主角:皮毛标本、木雕、毛绒、冰箱贴、明信片……全是它,不管你喜不喜欢,它都是老大。
人能有一个与熊接触的地方,是人的幸运;熊有一大片自己的山林,则是熊的幸运!
(摘自《法制日报》)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