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街角不等谁
◎ 辛唐米娜

有部电影叫做《东京日和》,其中有场戏,让我花了几年的时间来琢磨——丈夫在街头偶然遇见妻子一个人独自行走,忽然被妻子安静的样子震撼——那时候,我以为他的震撼来自于他发现原来他的女人没他陪伴的时候也挺怡然的。这个画面让他琢磨了很久。
现在,想起曾经琢磨的那一片段,我有了新的角度。站在街角不等谁,光听这句话,就让人拥有一种力量感,会让人想到,那些漂亮的、自信的女子,淡定自如地站在那里,街角出现了一道怡人的风景。于是在生活中,我也不断地在琢磨这个新的角度。
在某一天,我和一位男性好友聊天,他说,他单独出去吃饭时,总是会告诉服务生有两个人,然后,等饭菜上来,有些多事的服务生会询问,他便 解 释 一句 :“ 朋 友 来 不了。”我问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怪癖,他闪烁其词说道:“一个人吃饭挺怪的。”
又是某一天,和一个台湾女人聊天,她说,她不管吃饭还是去做发型,都会带上书,用书将自己和旁人的好奇隔绝——独自一人时,她不愿意被他人打扰,甚至也不愿意面对自己,所以将精力集中到另一个世界。
还有一位女友,她曾经告诉我她吸烟的理由就是:“一个人呆着的时候,不至于显得无事可做,手里拿根烟,让发呆显得不那么呆。”
这些人都觉得与自己相处才是最难的事情,如果不是在自己的住所,就更容易敏感紧张成一只掉队的小兽,不敢轻易靠近谁,也不想被他人靠近。所以,书或者随身听、墨镜,与其说是享受或装点,不如承认吧——用这掩饰不安的盾牌来杜绝被人看穿、靠近、伤害。
许多人从小女孩时,就需要拉着小伙伴一起上学放学,连去洗手间都要约个共同的时间。长大后,手里拉的不再是同性伙伴,而是异性的恋人,除了上班下班上洗手间,甚至希望能对付所有其他的时间……越是回避独处,越是害怕独处;越是想躲避伤害,越是会迎来伤害。
其实,这些女人们的精神内核非常简单:不等待任何人,也就不需要任何人;不用道具隔离自己,也就不隔离任何可能性;不害怕独处,也就更能在精神世界里专注……
她们取胜的法宝,就是安静,就是可以因为要专心涂指甲油而挂掉恋人的电话,产生那种难以被人掌控的力量感。
(摘自《祝你幸福·午后》2013 年第 10 期 图 /廖新生)


最新评论